连云港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打造发展新高地
2017-03-31王存理赵久龙
□文/王存理 赵久龙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和新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江苏连云港市拥抱“一带一路”交汇点机遇,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和新区建设,一条连接中亚腹地的出海大通道已具雏形。
作为孙悟空故事的发源地之一,当下的连云港人正在讲述新时代的“西游记”故事。
机遇扑面来,发展时不我待
金秋时节的连云港港区,万吨巨轮不断泊靠,中欧班列往来穿梭……
连云港港口常年不冻不淤。数据显示,这里承担了全国50%、中亚国家60%以上大陆桥过境运输业务,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年吞吐量逾2.2亿吨。
“一带一路”倡议,让连云港市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连云港积极推进“路、港、线、园”建设;连徐、连盐、青连、连淮扬镇四条高铁2020年前陆续建成通车;“两纵三横”内河干线航道网初步形成;海铁、海河、海空等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
“建成投用30万吨级航道一期、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也已开工。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综合通过能力翻了一番,形成集装箱、粮食、原油、煤炭、铁矿石运输体系。”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春宏说,连云港已是江苏班轮航线开辟最多、唯一具有远洋干线的港口。
鞋垫、人造革、钢质门……控制中心大屏上显示一列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班列载货清单。中欧班列日均发出2.1列,今年前9个月已运送5.66万标箱,同比增长83.4%。
2014年5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成为全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实体项目,现已逐渐形成了连云港核心区、新疆霍尔果斯物流场区、哈萨克斯坦东门物流场区“一园三区”布局。
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已累计投资70多亿元,建成公路港、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实体项目,同步布局汽车、冷链、粮食等特色物流基地。目前已进出货物680万吨、集装箱46万标箱,开行了哈萨克斯坦过境小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用汽车整车东行过境班列。这两个项目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
多重战略机遇叠加,连云港正由开放“末梢”一跃成为东西联通、南北共荣、通江达海的新高地。
产业集聚 短板补齐
连云港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过去囿于产业支撑,一度踟蹰。“运送货物仅两成是本地产品,六成为过境运输,‘为他人作嫁衣裳’。”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港口管理局局长鲁林说。
这一状况正在迅速改观。总投资750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将于12月开工;总投资300多亿元的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将打造绿色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基地。
作为国家规划布局的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之一,徐圩新区向高端化、清洁化迈进。“到2020年底,新区将形成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工、烯烃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原料四大产业集群。”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说。
唯创新者胜。过去6年,我国1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药,3个出自连云港;过去四年,中国医药创新10强,连云港恒瑞药业稳居榜首;经开区集聚“千人计划”医药人才13名,设立国家级和海外研发机构18个,获批国际专利申请198件。
“十二五”期间,连云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500亿元,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规模,物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1%,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0家。
大批国产大型客车停放在江苏省连云港港汽车专用码头等待装船外运。 □图/新华社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连云港加快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新区投资20多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融合物联网、GIS、GPS等技术,对所有管网、危险源、污染源实时在线管控,走新型工业化、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石海波说。
“宁留空间,不留遗憾;宁可慢些,但要好些。”连云港的发展思路是:按照世界顶级水准落子布局,力求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同步落到实处。“斯尔邦石化投资3000多万元的丙烯腈废水废气处理装置安装到位,建成循环水场排污处理系统,实现清洁化生产。”母公司盛虹石化集团党委书记王华说,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比国内先进水平还低40%至50%。
“千斤顶”要经得起“民心秤”。八年来,因不符合节能环保准入要求,徐圩新区否决项目总投资达2000亿元。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规划5000万吨规模,‘十三五’期间量产,预计实现逾万亿元产值,相当于再造三四个连云港。”连云港市长项雪龙说。
44岁的王流安曾是台北盐场护盐工,一家三口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生活。如今他们搬进了约80平方米的新居,小区近八成居民为盐民。36平方公里的青口盐场,转身为重大产业承载基地。
“我们将倾全市之力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