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

2017-03-31王雅琳张星昊

中国军转民 2017年2期
关键词:军品保密民营企业

■ 王雅琳 张星昊 张 鹏

关于“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

■ 王雅琳 张星昊 张 鹏

当前,军民融合的各项工作已在社会相关领域有序展开,但由于部分“民参军”企业不能有效做好保密监管工作,给军民深度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工作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密监管工作建议。

军民融合是惠及社会多方的战略,不仅能推动装备更为优质、高效地发展,亦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但由于军品生产的特殊性,军民融合的发展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阻力,其中“民参军”企业的保密监管问题便是关键之一。军方为此顾虑颇多,军品生产不敢放手。民企缺乏保密监管经验,也担心发生失泄密问题。这些顾虑在客观上放慢了融合的步伐,阻碍了融合的深度。因此,切实可行的保密监管工作建议对于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防止出现失泄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总结“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的现状

为加强“民参军”企业的保密监管,首先应认清民营企业的现实情况,以便找准其保密监管工作的薄弱点,对症下药。

(一)保密意识淡薄

初涉军品行业时,民营企业整体的保密基础较差、保密意识缺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密意识渗透不够。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转中缺乏将保密要求纳入行动标准的意识。例如,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可能因未考虑保密因素而招聘了政治立场、思想水准等不适于就职“民参军”企业的员工。其次,不易接受保密规定。能够承担军品研制生产任务的往往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这样的企业通常思想较为开放、对外交流较多。但踏入军品领域后必须接受军方的保密规定,部分领域的交流将受到限制,企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再次,对部分保密规定敷衍了事。民营企业有自己的商业机密及配套的保密守则,但军方的保密规定有其特殊性,通常更为细致和严格。企业往往存在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按照惯有的保密方法行事,对于军方制定的部分条款不以为然,敷衍了事。

(二)人员流动较大

人是保密监管工作的主要客体,只有把企业中的人管住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失泄密的情况。为随时吸纳可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的优质人才、淘汰工作效率低下的庸才,民营企业选人用人制度较为灵活。无论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还是后勤岗位,人员流动普遍较大。人员的较快流动使得企业对员工保密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时间较短、任务较重,有的人员还未培养起保密意识就选择跳槽。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需监管的人员数量,拓宽了监管范围,使其对员工的保密意识无法深入培养,给保密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日常管理不严

民营企业具有天然的逐利性,企业的管理重点往往是如何获取最大的利润。由于保密监管工作需要一定的成本,加之保密意识不强,企业有应付差事的倾向,不愿下功夫开展保密监管工作,导致日常的保密监管并不严格。表现为保密管理方式粗放,监管工作应付了事,监管覆盖人员不全等,使保密监管浮于表面,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推进“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工作的建议

民营企业是军品生产领域的新鲜血液,但许多企业不能很快做好角色定位,保密监管工作较为滞后。因此,针对民营企业的保密工作现状,提出现实可行的建议有利于保密监管工作步入正轨。

(一)培养保密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工作要将保密意识的培养作为监管工作的起点和重点。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实现企业整体保密意识的提升。

(1)在企业文化中渗透。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应将保密观念渗透进企业文化中,使员工从根本上转变旧的价值观,建立起新的价值观,从而适应由普通民营企业到“民参军”企业的转变。企业要特别加强保密意识的宣传,使其真正为全体员工所接受,自觉做出符合保密要求的行为。

(2)在保密教育中深化。保密教育是企业提高员工保密意识最直接的方法。企业应定时开展保密教育,长敲保密警钟,并注意保密教育的成效,防止“形式主义”产生。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分小组进行保密文件的学习、集体组织收看警示教育、选派各个岗位的骨干员工参观军工企业的保密工作,学习监管经验,最终使全体员工筑牢思想防线,达到深化保密意识的目的。

(二)监管人员进出

人员流动快是民营企业的典型特点之一,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企业应根据此类特点加强对人员的监管。具体可加强人员入职和离职的管理。

(1)对人员入职的管理。对于“民参军”企业而言,确保军品资料安全保密是企业平稳发展的前提条件。员工能否配合企业做好保密工作甚至比其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更加重要。把好人员“入职关”不仅能缓解企业后续的保密监管工作压力,也能间接提升工作效果。

首先,在招聘员工时,除了基本的学历要求,应就其家庭背景、政治立场、履职经历等进行细致了解,尽量净化企业的人员来源,提高人员入职的思想门槛,以防将心怀不轨之徒招入企业。其次,企业应将相关保密要求传达给应聘者,如对外交流的某些限制、离职后的脱密期要求、失泄密承担的责任等,将可以接受保密要求的应聘者纳入考虑范围。再次,保密监管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企业尽量招聘责任心强的员工,个性张扬、纪律意识淡薄的员工即使技术水平高超,也要再三思量。最后,将能否遵守保密规则纳入员工入职标准。拟入职的员工必须签订保密协议,承担保密义务。值得注意的是,人员入职管理应当面向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非涉密岗位的人员招聘。

(2)对人员离职的管理。离职人员是保密监管工作的又一重点,企业通常对此类人员疏于管理,立刻放松监管力度,导致问题发生。因此,企业应当将保密监管期限适当延长。对处于涉密岗位的人员,在提交离职申请后不得立刻脱离企业监管。建议将其转至非涉密岗位,如后勤岗位进行3至6个月的脱密期。企业可根据人员类别、涉密级别、离职后的去向等情况对脱密期的长短进行调整。例如,若该离职人员是企业前高管,或曾接触军品的高密级文件、核心技术,或离职后拟新入职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等,则应适度延长脱密期时长。在脱密期内,企业应当将监管重点移至离职人员,进一步对其进行保密意识的教育、国防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强调失泄密后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对于核心涉密人员,企业可进行一定时期的不定时跟踪回访,了解人员动向及思想情况,确保所有人员脱离企业监管后依然保守国家及军队的秘密。

(三)加强日常管理

保密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展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细致规范的日常管理可以减少企业保密监管工作的漏洞,增强保密效果。

(1)监管范围要全面。企业中的人员类别复杂,实现保密监管工作无死角、全覆盖非常重要。当前,企业对于重要领导岗位、核心技术人员等的保密监管力度较大,保密教育、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也基本围绕敏感岗位的人员展开。对于企业中的保洁、安保等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几乎没有实行任何保密监管,也没有开展过保密教育,其入职和离职相对自由随意,造成这部分员工处于保密监管的真空领域,保密意识淡薄,防范意识缺乏,从而成为保密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部分案例也说明,某些企业的失泄密问题正是此类员工造成。因此,企业的保密监管必须囊括每名员工,对于非涉密岗位的人员,特别是临时工,也应一并加强监管。

(2)管理方法应细化。企业应当细化管理方法,使员工的行为规范都有相应规定可循,防止百密一疏。当前,企业最为欠缺的就是针对非核心岗位人员的细化管理。首先,这部分员工虽然没有直接接触核心文件的机会,但企业中的大多部门都是可以随意进出的,特别是保洁人员。建议企业借鉴类似“负面清单制度”的方法,将人员按照类别进行划分,明确列出每类人员禁止涉足的办公领域,严禁随意走动。每名员工均佩戴相应标识,方便互相监督。对于不遵守规定的员工,即使未造成失泄密问题也要进行必要的处罚,屡禁不止的可以开除。其次,针对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不一的现状,可印发不同内容和难易程度的保密宣传册,使每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其水平的手册,方便理解和记忆。

(3)奖惩力度可加大。为进一步提高保密监管工作的效果,企业可应用管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加大针对失泄密问题的处罚力度,给予优秀保密个人适当的奖励。首先,加强连续负强化。即对每一起失泄密问题都要严肃处理,消除员工的侥幸心理,直至大部分员工完全避免失泄密的可能性。具体地,企业可抽查员工的日常保密养成,每一次发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警告或处罚。若确实造成泄密问题,则应告知军方,军企联合做出处罚决定,起到警告和震慑作用。其次,实行不定时的正强化。由于大部分员工都能遵守保密规定,因此不定时的正强化可使每次奖励都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对于保密意识良好、化解企业失泄密风险的人员给予精神、经济甚至晋升奖励,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做好保密工作。

(四)完善设施保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秘密是通过网络、U盘等渠道失窃的。民营企业的设施设备通常没有保密功能,资料的拷贝、传输较为随意。因此,完善企业设施的保密可仿照军方的有益经验。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企业应配备仅用于军品资料存储的电脑,断绝互联网连接。二是资料的传输和拷贝应使用军方提供的保密U盘,严禁使用私人移动设备进行军品资料的拷贝和传输。员工使用时应做好登记,确保出现问题后责任到人。三是应设立集中文印室打印纸质资料,防止员工私留军品资料。企业还可根据己方的实际情况,多向部队保密部门请教,把好硬件设施的保密关。

[1]杨秋波.“体制外”人员泄密面面观[J].保密工作,2015(11):6-8.

[2]周三波,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595.

[3]罗建华,邹渝,郑显柱.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监管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5(8):67-70.

王雅琳,军事经济学院装备经济管理学研究生在读;张星昊,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参谋;张鹏,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济管理科主任。)

猜你喜欢

军品保密民营企业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第四届军品防护与包装发展论坛暨成果展示征文通知(第二轮)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保密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