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柏拉图的民主观探析“普世民主”

2017-03-31王地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柏拉图

【摘要】柏拉图对民主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从《理想国》的中对民主的批评到《政治家篇》中对民主价值的认知,这也是他政治思想变化的结果。但是,柏拉图的民主观中始终有他自己的内在逻辑存在。本文以柏拉图的民主观的内在逻辑来分析时下西方流行的“普世民主”,揭示其欺骗性。

【关键词】柏拉图;民主观;普世民主

一、柏拉图民主观的基本理论阐释

1、柏拉图民主观的发展路径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存在一个从理想构建到现实政治的转向过程,基于此,他的民主观也存在一定的转向和变化。在《理想国》中,他指出“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认真严肃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正义的国家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是他的“哲学王”思想。这里,他认为哲学王是城邦实现正义的关键,并不关注民主或者法律等的作用。而在后来的著作《国家篇》和《政治篇》中他开始渐渐意识到民主和法律等的价值并加以利用,他的政治思想渐渐转向现实。柏拉图在不同时期对政体有过不同的分类,以下,我将基于柏拉图对政体分类的变化,从分析他的民主观。

首先,是《理想国》中对于政体分类的讨论。他在《理想国》第四卷中指出,城邦由个人组成,城邦的品质来自于个人的品质。人的品质表现为五种心灵,即正义者、好胜争强者、寡头分子、民主分子和僭主分子。相应的,柏拉图将城邦中的政体分为五种。第一种是贤人政体,由哲学家执政。但是贤人政体是理想中的政体,而现实中的政体则分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都不完美,并且一种比一种更为堕落。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民主政体作为倒数第二坏的政体,认为它由寡头政体演变而来,并且会继续堕落为最坏的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是一种按照财产资格来掌握政权的政体,人人都在追求财富,国家分为穷人和富人两个阶层,并且两个阶层相互对立。这时的社会中会出现负债累累的人、仇富的人,他们也想要掌握政权,于是就会不惜一切推翻富人的统治,民主政体就产生了。在这样的城邦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强制要你接受统治,也不必受人统治”,柏拉图如此讽刺道:“这将是一种快乐的政体嘞,无政府式的,五颜六色地杂乱无章地,对于不论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事物都给予一种一律的平等”。而民主政体又会最终演变为僭主政体。僭主利用民主的手段,利用民众的无知,取得城邦权力,用权力来统治公民,实行独裁。

总之,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民主政体列为现实中不完美的政体,并且在四种不完美的政体中,对它的批评较为激烈。他认为“哲学王”执政才是城邦走向正义的关键,对民主持批评态度。

接下来是他在《国家篇》和《政治篇》中对于政体分类的讨论。在《国家篇》中他认为,国家的五种政体形式及排列顺序分别是王国或贵族制、荣誉至上的政体、寡头政体或最重财富的富人统治、民主政体、僭主制。虽然在《国家篇》中,他仍然把民主拒之门外,但是在《政治家篇》中,他依据统治者的人数和是否遵从法律,区分了六种政体,法治的君主制、法治的贵族制、温和的法治民主制、违反法律的极端民主制、违反法律的寡头制、违反法律的僭主制。另外再加上一种依据真正知识进行的国王统治,共计七种政体。《政治家篇》中,他引入了民主和法律,开始关注民主,认识到民主的价值并小心地加以利用。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认为,在有法治的国家中,民主制是最坏的选择;但是在没有法治存在的国家中,民主制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从《理想国》到《政治家篇》,柏拉图对民主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一开始对民主的批评,认为民主政体是倒数第二坏的政体,转变为意识到民主的价值,加以利用,认为民主制是在法治缺失的城邦中最好的选择。从批判到加以利用,这是柏拉图民主观的发展路径,是他对民主认识变化的一个过程。

2、柏拉图民主观的内在逻辑

柏拉图的民主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对民主的批评到加以利用,这事实上也是他政治思想转变的结果。虽然柏拉图后期不再一味地批评民主,可是,他也从来没有認为民主是无条件的最好的选择。

民主应该是有条件和限制的。民主政体中,每个人追求自由和平等,这是民主政体的一大特点,但是这也是柏拉图批判民主的原因。他认为正是宽容的民主制度赋予民众自由和平等,从而败坏了个人灵魂的秩序,进而毁坏整个城邦的政治秩序,阻碍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的实现。柏拉图反对平等和自由,反对的是无条件的绝对平等和自由。在古希腊,成为哲学家的三个条件是闲暇、好奇和自由。“闲暇”不是我们简单理解中的闲暇,闲暇指的是是心境的闲暇,不会把心神聚焦在物质上的闲暇,而自由则来源于闲暇。柏拉图认为这些都不是一般民众可以做到的,闲暇和自由都是在理性的控制之下的,柏拉图之所以反对自由,也是因为“理性”。他认为,民主政体中,人人都追求自由,拥有自由,但并非所有人都有理性,没有理性来约束的自由会变成猛虎一样的祸患,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死于这种没有理性控制的自由中。而绝对的平等,也会像没有理性控制的自由一样,让城邦陷入困境。

民主是最不坏的选择。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柏拉图始终认为哲学王执政才是最好的选择,他选择民主和法治,则是面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之举。柏拉图认为:好的制度的特点是依法治理,其中最好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最差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相应的,坏的制度的特点是不依法治理,故最差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独裁,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寡头政治,最好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基于此,民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民主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限适用,民主只是现实政治条件下最不坏的选择,在存在法治的城邦,柏拉图甚至认为民主是最坏的。

二、以柏拉图民主观的内在逻辑探析“普世民主”

1、“普世民主”的内涵梳理

“普世民主”是指国际社会所认肯的一种普世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民主的基本理念,即一切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这种平等主义植根于宗教改革和反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继续发扬光大。20世纪末以来,民主从学理上被赋予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民统治的权力,就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民主(democracy);另一方面则是对人民权利的保护,也就是自由(liberalism)。因此,自由与民主作为一种常识和“一种隐性的共同标准”而成为当今普世性的价值观念。以上是一些西方学者对所谓“普世民主”的解释。

研究“普世民主”,首先,要从“普世”开始解释。所谓“普世”一般有三层涵义:第一,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即不是仅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第二,这种价值具有普遍永恒性,它不仅仅适宜于一时一地,而是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这种价值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来表述的。只有符合上述三个基本条件,才能称为普世价值命题。基于对“普世”的理解,再来阐述“普世民主”的内涵。“普世民主”,既然是“普世”,那这里的“民主”自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应用于现实来说就是适用于所有国家;这里的“民主”也是永恒的,是绝对不变的,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民主都是最优选择;这里的“民主”也是必然要实施的,即使是意志的强加。以上,是基于“普世”概念对“普世民主”的内涵梳理。

总之,不论政治立场,只从学术角度看,在所谓的“普世民主”概念下,民主是普遍适用的,永恒不变的和必然的。

2、以柏拉图的民主观来探析“普世民主”的欺骗性

在来自西方的所谓“普世民主”概念中,“民主”具有普遍适用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等特征。但是,“普世民主”的概念确实存在吗?以下将结合柏拉图的民主观,来分析“普世民主”概念。

柏拉图的民主观念,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从《理想国》中对民主的批评,认为民主政体是倒数第二坏的政体;到《政治家篇》中对民主价值的利用,甚至认为在法治缺失的国家,民主制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对民主有两点重要的认知。首先是他认识到民主应该是有条件和限制的;其次是民主并不是最优选择,民主只是最不坏的选择。

柏拉图认为民主是有条件和限制的,并不全部适用。而在西方“普世民主”之下,民主是普遍适用的和永恒不变的。美国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迈克尔·麦克福尔对所谓“普世民主”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于今作为国际行为准则的民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势,而民主本身被广泛视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制度。民主也在全世界分属不同族群、宗教和地区的人们当中有着几乎无所不在的吸引力。”“作为一种外交政策目标,促进民主已经越来越为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很显然,美国认为民主是强势的,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应被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甚至全部成员所接受。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所实施的“民主输出”战略。但是,正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民主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民主又怎么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呢?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而美国式的民主是有它自己存在条件的。首先,“美式民主”制度是建构在尊重每一个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基础之上的;其次,“美式民主”制度是建构在权力制约基础之上的;再次,“美式民主”制度是由于美国独特国情而逐步分阶段形成的;第四“美式民主”制度是建构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的基础之上的。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像美国一样的政治背景、经济实力和国情现状,因此,并非每个国家都可以普遍适用“民主”,民主的普世也无从谈起。这正是柏拉图所认为的民主是有条件和限制的。

柏拉图认为民主只是最不坏的选择。在柏拉图生活的环境之下,他虽然始终认为哲学王执政才是最优的政体,但是,民主则是现实政治的选择。民主只是最不坏的选择,然而,“普世民主”下,则认为民主是必然选择。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是宣扬民主普世价值论的典型代表。他们鼓吹美国价值观优越论,认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民主、自由理念是全球最好的,应当成为“普世价值”。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先驱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对古希腊经典作一种抽象主义的阐释,推崇古典思想对普遍性所持的非历史观点,强烈信奉存在着超越历史、民族、特定文化传统的普世价值。甚至,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冷战的结束表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已经取得最后胜利和绝对胜利,它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并即将成为“全人类的制度”。但是,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只是最不坏的选择。民主,不可否认,有它自身存在的优势,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这只是在一定阶段上的“最不坏的选择”,并不是必然的甚至使用武力强加。

基于此,可以判断出“普世民主”的概念是不科学的,是西方民主强制输出的软形式。西方民主固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将西方民主直接作为“普世民主”强加给别的国家,则是不合适的。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西方的民主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直接把西方的民主模式不加修改的借鉴,是不科学的,民主本身具有条件和限制。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西方成熟的民主理论加以修改再应用。

首先,要意识到“普世民主”的欺骗性。普世民主是不科学的,甚至自的身概念就是不存在的。对“普世民主”的欺骗性应有清醒的认知,避免走入西方国家“民主输出”的圈套。美国所谓的“普世民主”,是基于美国特质发展产生的,它只能是民主发展的典型案例,不能成为通行的模式。我国最终要发展的民主,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不是对西方民主模式的簡单照搬。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时,应该结合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等现状,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民主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其次,也应认识到西方民主存在的先进性。西方国家比我国更早的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在发展的时间上更为长久,在发展的程度上也更加深刻。西方的民主发展成果,必然存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对西方的民主全盘否定,不能因为担心“民主入侵”就将所有的西方民主都定性为“民主输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建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且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切实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是结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发展形式。但是在许多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民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柏拉图. 张竹明, 译. 理想国[M]. 译林出版社, 2009:192.

[2] ﹝美﹞施特劳斯. 《政治哲学史》上卷[M].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59.

[3] 唐慧玲. 洞穴内外:从哲学王到政治家——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转向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7):61.

[4] ﹝美﹞道格拉斯·拉米斯. 刘元琪, 译. 激进民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2-13.

【作者简介】

王地(1996—),女,汉族,河南荥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柏拉图
漫画
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
苏格拉底识人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白
虚荣与嫉妒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白
现代柏拉图解读路向管窥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