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2017-03-31谭苏
【摘要】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依赖于教育,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这一任务,而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尤为明显。本文主要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旨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教育教学;途径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繁荣璀璨的民族文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在校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致使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难以代代相传,这种趋势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丢失,更是整个世界文化遗产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問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同样担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本课题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如下:
一、公共课程
通过对云南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公共课具有操作性强、普及面广、受众多、接受度高、有效性得以保证等诸多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公共课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首要途径。以《大学语文》为例,各学校可编订校本教材,凸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课文的选择上要符合本地区的民族情况,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纳西族、藏族、傣族最具代表性,然而这些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云南各高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却少有体现。由于受教材篇目限制,少数民族文化不可能每一个都出现,但一些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应当多少有点反映,否则将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识淡化,逐渐被汉族文化所同化。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增加反映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例如:《云南的歌会》、《孔雀胆》、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白族的《山花碑》、纳西族创世史诗《创世纪》、傣族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等等。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的部分高职已经开设了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现了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知识。例如: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与文化》等课程,体现和包含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尤其突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还可以调动教师了解和研究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情,教学相长。
三、“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一要加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宣传、传承力度,以适应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研究的需要,引导民族文化研究走上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服务的正确轨道。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把学科建设与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有效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以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为例,与BMW中国、云南映象合作建立云南映象传承中心,为保护和传承云南优秀民族文化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了一批专业过硬、适应能力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型艺术人才。“彩云班”学生于2009年11月22日正式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像》的舞台,反响不凡。
四、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创造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校园环境。学校教育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为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继承了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其它少数民族文化,开拓了文化视野。例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了充分展示出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与风俗,传承并发扬云南民族文化,学校开展了“321”工程,具体要求每个学生会唱3首云南少数民族歌曲,会跳2个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会1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或者技艺,从而凸显“彩云之南”的民族文化。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会渗透到他所教授的课程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感知和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民族观、文化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就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因此,建立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方面加强: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应始终把他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鼓励他们加深对所在民族地区历史及文化的了解,系统的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掌握民族文化知识,从而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最终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二是加强各大高校的交流,尤其是对民族文化研究颇深的学校,不仅增进各自的民族文化知识,还能对我国民族文化人才培育做出巨大贡献;三是更多的人才吸纳,将民族文化方面有独到见解或者造诣深厚的人才吸纳过来,这样有助于更多人才的培养。可以聘请当地的一些民族艺人、团体等指导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欢迎他们为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断发展。
六、新媒体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时代。当科技发展到以智能手机、电脑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文化、bbs等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的网络优势,通过这些新兴的、传播面广、传播迅速的新媒体,将我国的优良民族文化加以传承。
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多种多样,根据云南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遴选出了较为有效、可行性较高的几种,希望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冉光荣. 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序[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1).
[2] 童绍英.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形式初探[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12).
[3] 曹能秀, 王 凌.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
【作者简介】
谭苏(1981—),女,云南建水人,硕士学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