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处理方法
2017-03-31马如虎
马如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4-01
1.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缺乏清晰度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是每天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让其明白为什么要学,怎么样才能学得更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上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每节课时间安排满满的,而且这些时间大多是用来讲课。我们知道,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兴趣的过程,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了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缺乏层次感、思维性,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大大不利。
1.2教学对象缺乏兴趣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学习着,那么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会事倍功半。目前部分课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强调学生对各大知识点的掌握,片面强调经历以及对过程的理解,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抹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教学方法生搬硬套
《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多样化的背后,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 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2.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但合作、探究学习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特别是形式化的倾向。如何避免这种倾向, 笔者认为应该运用新颖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 获得新的知识; 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探究氛围,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创新求异; 开展小组合作应该做到合理分组、合理分工、合作交流。
2.2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数学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精神,二是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共同寻找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是可以重视练习,但要在紧扣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2.3提高教师素质
数学教学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强调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数学的教学往往面临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相当大的耐心来认真对待教学这件事。至于业务素质,主要从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体系,站的高度要更高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姿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储存,只有这样才能走在学生的前列,搞好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
2.4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标准从原来的“双基”改变为“四基”,不断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本活动经验,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掌数学的基本技能的方式方法都可以使用。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学习、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总之,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間,让他们自己进行必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这也是促进他们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教师更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