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31张淑娟
张淑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69-02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学习语文,其语文能力才能够真正地被培养起来。
一、用赞扬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因此,小学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和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等;或用亲切的动作如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赞赏。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能力养成也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賞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表现。
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越发的普遍,它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而且还能提供动听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小女孩的动漫视频,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然后老师根据情景设置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本来单调乏味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结合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学会认真研究和处理学习材料和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安排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安排和设计好教学环节,还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的增加,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各种教学用具等。例如,在对课文进行具体剖析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具体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增加教学设计新颖性的同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非常感兴趣。此外,为了使得教学环节更加有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因为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小学生大都对多媒体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而且也都对此非常有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将课堂上需要展示的情景呈献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真实地感知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情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运用网络知识自制课件,结合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将教学设计通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等展示出来,以有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好的效果。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那么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学习热情不高。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