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

2017-03-31喇玉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橡皮泥长方体创设

喇玉珍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68-02

情境教学是目前在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误区

第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为了响应课程标准的号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投身于情境创设的大流,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境教学的帽子,似乎就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于是煞费苦心地设计了很多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境。这些情境非但未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将众生带向了课堂之外,甚至神游甚久,流连忘返,早将课堂置之度外。

第二,情境创设偏离教学重点。创设的情境要为教学提供支撑,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不能远离教学的重点。为教学内容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与前提。

第三,情境创设内容单调。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的问题。有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内容上常常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如在上计算课时不是从“买东西”入手,就是从“分东西”开始。[5]起初学生可能还会相当配合,颇有点过家家的感觉,可这样的情境重复几回,就魅力大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来进行情境创设,也是相当必要的。同时,不只是教师具有创设教学情境的权利,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设置自己喜欢的情境,让数学课堂情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二、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策略

1.直接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例如,在进行教学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量一量课桌,用脚步测量班级前门到后门的距离等,让学生理解单位长度的含义。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的认识》时,教师设计在一分钟内分组进行涂色、口算、写字、把脉,切实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教学《角和直角》时,教师就让学生拿着三角尺去寻找身边的直角。

2.模拟现实的生活场景。“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为数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练习中提出怎样付一元钱的公交车费。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一角,也有说付5个2角,等等。在模拟现实生活场景的运用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搞清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再如,生活中的“租车问题”、“打折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熟悉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身边的生活情境,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3.借助实物演示。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師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去。

三、创设情景要注重实用性

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使得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很轻松就能得到解决。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独特优势,悦耳的声音能够取悦学生的听的感受,优美的文字能够很清晰地将信息呈现给学生。因此,多数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喜欢使用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去创设生动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情境。但是,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适当性。真正发挥多媒体在组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精美的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关注优美画面的制作过程。因为数学课毕竟要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不是计算机课,不是科技欣赏课。不要让辅助的教具脱离教学本身而喧宾夺主!笔者坚持认为:教学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

橡皮泥长方体创设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做个橡皮泥爸爸
借像皮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