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初探
2017-03-31高利
高利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稳增长的任务艰巨繁重。自2015年4月份以来召开的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聚焦经济问题,其中,稳增长、市场化、重落实,成为会议的三大关键词。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是跟踪审计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政策跟踪审计管理的研究,是确保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本地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实践,对政策執行情况跟踪审计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组织实施
政策跟踪审计通过对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府决策的审计,监督政府决策过程,追踪决策执行结果,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切实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刘家义审计长要求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加强对跟踪审计管理的研究,是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内在要求。
一、本地政策跟踪审计实例
截至2015年5月底,该市以前反映的已经到达整改期限的4个问题中,行政审批2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节能环保2个问题正在整改。如行政审批方面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以信息直报方式及时向市政府作了报告,市委书记在《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简政放权政策措施要坚决落实到位”,市长也做了重要部署:“五月份专题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头看,深化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相关政策要加大向社会公示力度,提高公众的知晓率,更好地监督行政权力”。4月上旬,市政府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改革专项督查,并要求相关单位迅速整改到位。下旬市委书记对政策跟踪审计报告作出批示:“相关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落实整改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市委督查室已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开始每周催报。
二、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技术与方法
笔者认为,该市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关键在于加强了对政策跟踪审计管理的探索。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
(一)强化组织实施,明确审计要求。
一是落实责任主体。该局及时向政府汇报上级要求及做好跟踪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市政府召开工作布置会落实相关工作,在市各主管部门中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处室与联络人。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审计局成立了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总审计师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财金处),明确各业务处室联络员全面负责跟踪审计的组织协调、任务分解、审计实施、情况汇总等工作。三是吃透政策要求。年初收到省审计厅实施方案和一季度工作要点后,市审计局对非传统审计领域的政策措施,及时与各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虚心请教,确保弄懂、吃透政策精神。结合一季度审计工作要点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分为负责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跟踪审计5个专题小组。各专题小组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四是突出审计重点。第一季度,审计组紧紧围绕“政策执行效果”这条主线,结合“同级审”相关专题和地区实际,准确把握审计重点。灵活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现场核查等方式对9家单位填报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全面掌握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从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五是注重配合协调。市审计局在工作中注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加强与省厅和各兄弟市局的及时沟通确保口径和范围一致、信息传递通畅的同时,不仅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做到对政策的理解一致、对问题的认识一致,并确保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整改,还加强审计组内部的沟通,及时将相关工作要求传达至各审计小组,及时掌握各审计小组的工作进度、工作情况等,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二)“六种渠道”综合利用审计结果,形成跟踪审计态势
一是现场审计结束后发送《跟踪审计情况通报》,通报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二是不定期上报审计简报、审计信息,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体制、政策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理顺体制、完善政策、改善管理机制。三是通过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方式,及时将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定期上报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报告,及时报告审计结果,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五是适时公告跟踪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促进公开透明,向社会提交一份明白账。六是加强新闻舆论宣传,通过审计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审计过程及其效果,扩大审计影响力。
三、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中的环境优化的几点思考
由于我国审计在许多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在审计实践、审计理论等方面都还有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阶段,跟踪审计主要集中于工程项目建设方面,这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有关。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投入资金巨大,且大型建设项目以国家投入居多,社会关注度高,与百姓民生联系密切;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阶段特征,在操作方面程序较为清晰,步骤实施相对简单明确,因此,关注工程项目建设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开展较为广泛。对比之下,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则在实践与理论上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是由于政策在实施过程可能存在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以及人为干扰,存在“政策越位”或“政策缺位”等情况,使得审计的时间、空间环境相对复杂;政策本身涉及面广,社会敏感度高,审计所涉及的对象和领域广而杂,审计难度及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相关实践与研究也还有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一是建议优化领导环境。各级领导要从依法治国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跟踪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要经常听取审计部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情况的汇报,认真听取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审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依法依规处理审计查明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关键时候,特别是审计执法遇到阻力的时候,要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给他们撑腰,做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二是建议优化协调环境。要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有机结合,如在审计项目的确定上加强与人大政协的交流,从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中选取重点;在案件查处上建立与纪委、监察、检察机关联合办案机制,以缩短工作时间,扩大审计成果;在审计整改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定期公开审计结果,通过群众和媒体督促被审单位尽快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三是建议优化效能环境。要重点培养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财政审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审计人员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跟踪审计效能;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基层审计人员编制,帮助解决跟踪审计所需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