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研究
2017-03-31任珊珊
任珊珊
摘要: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然后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新常态;改革思路
一、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十二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对新常态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和国
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和资源配置等对新常态九大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从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四个维度说明了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准确研判,为未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必须通过改革发展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系统阐述,对我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牢牢把握新常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创新驱动要动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利润增加较快。但是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不少函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单一,“一股独大”,现象没有根本改变。政府代表社会公众拥有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但是政府虽然拥有控制权,但是不拥有企业的声誉索取权,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导致政府官员在进行决策时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期通过企业实现部分社会性目标。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没有市场化,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由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府为了降低高管薪酬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对高管薪酬进行限制,但是限薪导致高管经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由委托代理理论可知,高管会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手中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此时高管在进行决策时非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往往从个人私有收益出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的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占有率,忽略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企业用于研发的资源较少。国有企业特别是各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当地政府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甚至鼓励企业进行重复建设,企业粗放式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三、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虽然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但是企业竞争力不强,和现代化企业制度还有一定差距。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国有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改革推进国企健康发展,通过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1、积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可能是单一的国有股,私营企业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私营股,存在更多的是混合所有。而混合所有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改善国有企业“一股独大”产生的“行政主导下内部人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朝着股权多元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和外资,放大国有企业功能和控制力来促进其发展。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要改变“一股独大”的垄断局面,允许非国有资本的进人,这样国有和非国有资本可以相互融合、优势互补,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十三次提到创新,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把创新作为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引擎;且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过去我们靠人口红利、大规模投资等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未来我们就得靠创新。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通过创新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又能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力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经济资源。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创新驱动根本动力作用,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人,加快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全方位创新体系。
3、加快国有企业并购步伐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特征: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从而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改革。在2015年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从而促进这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经济转型期内,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以产业调整为背景的企业并购重组将成为并购活动的主流。经济新常态下,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为国有企业占领国内市场提供了机遇;对国内中小企业进行兼并,不但解决了这些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发展壮大了国有企业,扩大了其影响力。在国外由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大量的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我国国有企业可以抓住机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低价并购优质资产;不但能扩大国外市场,而且通过并购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改革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在“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学者们认为当前我国改革有两个重点: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是收入分配问题,而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实际上就是收入分配问题。目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结构单一,与企业绩效关联度低;政府对国企高管薪酬的限制导致在职消费过高;所以,国企薪酬制度起不到激励作用。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在高管的推動下才能得以有效执行;因此需要改革当前的高管薪酬制度,完善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增加长期目标激励考核内容,改革高管选拔方式等,通过提供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促使高管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
总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积极主动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