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视角下的“选秀”现象

2017-03-31王东李晓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辩证批判大众文化

王东 李晓芳

摘要:自湖南卫视“超级女生”一炮走红后,“选秀”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门话题,“选秀”现象作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典型个案是中国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性的偶然事件,然而对于这一特殊现象,人们的态度褒贬不一。本文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平民“选秀”现象所处的尴尬境遇,辩证的阐述了平民“选秀”这一文化现象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选秀;大众文化;辩证;批判

当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向现代社会时,大众文化时代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到处都充斥着畅销小说、热门影视、流行音乐、广告艺术等大众文化现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应该就是各类选秀节目。以“超级女声”为起点,“超女”现象以来,关于“选秀”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平民选秀助长了人们过分追求一夜成名的功利心和浮躁的情绪,同时也带来了拉票、造假、谎言、模式化、商业性过重等不良风气;还有人认为,平民选秀能够为那些平凡但有实力的追梦人提供了放飞梦想的平台,能够为“草根”提供蜕变为明星的机会。因此,我们不妨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大众平民“选秀”现象所处的尴尬境遇,然后辩证的分析平民“选秀”这一文化现象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一、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之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的批判理论全面而深刻,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批判理论中最富特色的主题之一。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广告、杂志等)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批量生产的艺术品等等。而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批判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即创造性的丧失。

其次,批判大众文化的齐一化,即个性的虚假。

再次,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即超越维度的消解。

最后,批判大众文化的控制性和统治性。

二、大眾文化批判理论视角下的“选秀”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的文化事业也逐步被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应如何看待文化事业的商品化趋势,如何处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这都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当“快餐”性质的大众文化正逐渐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消融在娱乐性的感官刺激的宣泄之中的时候,当“繁荣”的大众文化正逐渐销蚀我们的想象力的时候,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首先,“选秀”失去了文化内涵。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几乎是完全否定的,他们强烈的坚持精英文化。他们认为:文化生产领域中,量的劳动倾向于泯灭个性,现在不仅“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分失去了意义,就是属于“下里巴人”的东西也趋向于标准化、模式化与类型化。尽管我们知道,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应该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价值。它在受制于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传播知识、启迪道德、提高审美等功能。但是,从“选秀”这一文化现象不断升温来看,大众文化好像自身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次,“选秀”抑制了个性发展。阿多尔诺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拜物教特性”,“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导致扼杀个性”,“大众文化是一种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这些论述,很容易让人想到像“超女”这样的选秀节目,经过海选、地区选拔、总决赛,又经过专家点评、博客点击、短信投票等过程进行层层选拔。这些选拔的赛制表面上看似很科学,然而,正是这种表面上的认识掩盖了其本身的标准化控制。

再次,“选秀”影响了精英文化。这种选秀的文化现象对精英文化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说,“红楼选秀”这个节目,许多选手只知道红楼人物的外在,而不知晓其内心,大众所热衷的只是海选、投票等形式而己,他们并没有接受《红楼梦》的精髓,他们所认识的《红楼梦》不过是披着高雅文化外壳的大众文化罢了。可见,这类选秀节目作为文化工业的范本,被标准化、程式化,在这里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正渐渐淡去,当人们自以为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拉近了与经典的距离时,却不知其实自己正与经典愈行愈远。

最后,“选秀”不利于青年人成长。近几年,选秀节目大批涌现。为了吸引眼球,达到高收视率的目的,部分选秀节目不惜利用一些低俗环节和恶性炒作,这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大众选秀有意无意宣传了这样一种观念:形式重于内涵,,机遇重于勤奋。通过大规模的商业化“造星”运动,使青年人潜移默化培植起“计较名利、信仰运气”的人生观。另外,选秀节目时间长,广告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学业。

三、辩证的看待“选秀”现象

然而,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文化商品化、市场化既有对文化发展不利,即带来负面效应的一面,又有促进文化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和创造提供广阔平台的一面。因此,对于“选秀”这样一个文化事件或者说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情绪化的去批判,而是应该冷静的辩证的去思考、去分析。

首先,发展了大众文化,实现了全民参与。从某些程度来讲,类似“超女”这样的选秀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大众娱乐文化的一个巨大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仅源于活动主办方的操作,更是源于大众参与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合力”的作用。

其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众文化的加入。一方面,文化的民主性要求文化要实现多元化,因此精英文化的价值判断不能强加给大众文化,一味的坚持精英文化而抵触或是反对大众文化必然会导致文化的霸权主义。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过渡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反而忽视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任何人都有权力来选择他们所需要和喜爱的文化。任何对文化趣味的评价都要尊重受众的需要和趣味。因为传播媒介首先是为“大众”而产生的,但是由于人们的生理、心理、文化水平、认识能力等层次各不相同,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传播媒介也会有不同的传播形式与内容。如果传播媒介只是提供精英文化,那么文化传播中的内容必然很单调。这是不利于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的,大众传媒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再次,发展大众文化与坚持精英文化并不冲突。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也就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这个开放的社会里,有对选秀节目、KTV、畅销小说无限热衷的群体,也有对经典、艺术、学术著作情有独钟的群体。两个群体的接触必然会有两种文化的碰撞,然而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两个部分,它们也会互补互动。因为,精英文化中会有糟粕,大众文化里也有精华。一部好的历史影片,一方面可以真实地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像“选秀”这样的大众文化现象,我们需要作细致的分析。

猜你喜欢

辩证批判大众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