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的生命力在于立足群众
2017-03-31牛文明
牛文明
【中图分类号】G74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8-02
教研组长在学校是个很尴尬的角色:有职无权,有职无钱,上面要受好几个“婆婆”的指派,下面要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校领导要的是教研成果,恨不得你天天有什么创新;而教师呢,可没有领导那么多的热情;所以啊,教研组长真要干好,可不容易。就拿常规教研中的每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来说,就很愁人——你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哪来那么多的主题啊?
这是教研组长共同的难题吧?难则难矣,然而有心者不难。听了我讲的两个故事,也许你会觉得:不是巧妇无米下锅,而是巧妇没有用心找米。
第一个故事:罐罐茶里的教研
大学刚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农村中学任教。讲台还没站稳呢,校长竟然让我当教研组长!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老师们实在没有人愿意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呀。当时我凭着满腔热情和对校长的感激,就欣然接受了。当我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时,发现现实与我的梦想差距太大了!——每周的教研活动只有我很尴尬的唱独角戏,其他老师一言不发。没有探讨、没有交流,还谈什么教学研究啊?为此我很苦恼,却一时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我陷入痛苦之中,吃饭时也想,走路时也想,睡觉时还在想:“怎样的教研活动才能满足老师们的需求?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
这些老师木讷吗?不,他们在轻松闲暇的时候,还抢着说话呢,有时候真的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呢。可是当学校开会时,或者参加教研活动时,就很少说话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我将这个困惑说给了一位课上得好、教研活动时经常帮我解除尴尬的老教师,他的话使我茅塞顿开。他说农村的老师们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自卑,生怕出头露面,生怕丢人现眼,所以越是正式的场合越不敢说话;而关起门来,谈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也没有压力,所以一个比一个话多。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是我主持的教研活动太“正规”了,使同伴们敬而远之啊。以后每当进行教研活动时,我先给老师们熬上罐罐茶,让他们随便坐,随便说话,然后“偷”听他们在说什么,根据他们所谈话题我再定研讨主题。
有一次,几个老师坐在一起说:“哎,班里有几个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没辙了。”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灵机一动,对大家说:“我们今天的教研主题是—— 用怎样的方法让不交作业的孩子主动交作业”。迟疑了两三分钟后,大家就一个一个的说开了。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归纳、整理出了很多方法,如老师掏钱买学习用具,不给找学生借口的理由,每天午休时给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以及将家庭作业改为在学校当堂完成等方法,并用到了教学之中,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大家尝到了集体合作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甜头,对教研活动的热情明显高了起来,不说话的尴尬场面也是一去不复返了,我的教研组长也还真有成就感呢。
我知道,我的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不正规,但是毛主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记得2006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时,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说:“正确的做事胜过做正确的事。”是啊,一本正经的开会式教研固然做的是正确的事,但是效果不好;而熬着罐罐茶,说说笑笑、轻轻松松之时,虽说不太严肃不太正规,但是解决问题呀,有实效呀,这就是余教授所说的“正确的做事”吧?要知道,老师其实和学生是一样的,学生需要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难道老师就不需要吗?
第二个故事:被家长骂出来的教研
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我就以第一人称来转述吧。
我是市区某重点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城区的教师当然不存在不说话的局面,但是教研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实效性也并不是一刀切,存在着个体差异和整体的起伏。这与教研组织者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组织者每次设计的教研主题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主题决定着一次教研活动的成败。但是怎样的主题是合适的,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实在不好把握。我还是常常用我的“偷听”办法来寻找主题,因为人在无意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困惑是最真实的。我偷听老师,也偷听学生,还偷听家长的心声。有一次,我从接送孩子的家长那里听到家长对一些老师布置作业很不满。听家长说,我校有些老师布置的作业单调重复,有的量太大,有的太难,学生做作业到夜间十点十一点,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研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我组织大家在网校上以“谈谈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主题,采取跟帖评论的方式来讨论。从老师们的跟帖可以看出老师们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他们分析了多种原因,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之后,我对老师们的跟帖进行了整理,以“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意见”为题目,在教研会上做了一个专题发言,基本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后来,我校承办了一次大型教学研讨活动,我校的一节示范课的作业设计环节获得一致好评。评课时,两位本校老师还对做课老师设计的作业进行了再设计。一位老师说“‘为宣传葡萄沟设计一则广告词,这个作业设计的很好,体现了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突出了课标要求重视作业的拓展和延伸这一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因此,为了关注到个体差异不同需求,我认为在原作业题的后面再加这样一句话,‘也可以摘抄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宣传。这样对于那些学困生就降低了难度,让她们在成就感中培养自信心。”这位老师具有建设性的点评,赢得了熱烈的掌声。还有一位老师说“本节课作业内容设计形式有点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篇课文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布置感情朗读或配乐朗读这个作业。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后来,我把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进行梳理,写了一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固原市“五个百”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我的教研故事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我从个人的经历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研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教研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