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2017-03-31陈美洁
陈美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3-02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近期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入小学做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这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有重要的意义。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下面就家长工作提几点建议: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发现有些家长没有注意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如有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感到学习很困难,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或者老师讲课听不懂,还有一些孩子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心理上会产生紧张情绪,表现为性格内向,不愿说话,甚至不愿上学,这些都说明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在经过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转折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特别是家长的正确引导。
一、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幼儿园时期,因年龄的缘故,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呵护有加,造成了该阶段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弱的特点,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充满了爱心,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如:午睡起床时,宿舍里可热闹了,一会儿这个孩子过来说“老师我的裤子拉不上来”,老师蹲下来为孩子提裤子;一会儿那个孩子跑过来:“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老师二话不说又帮孩子系鞋带;一会儿又有个小女孩跑过来说“老师我的辫子松了”。老师微笑着拿起梳子小心地为她梳理头发,还亲切地与孩子交流应该说,幼儿园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帮助孩子。
而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完成,比如:下课后上厕所,老师不可能跟着上厕所,孩子必须自己学会拉裤链,扣扣子;课间孩子学会自己准备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子等等,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不适应。
所以,家长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加强孩子的这种意识,比如让他们自己每天学着整理书桌、玩具、准备学习用具。家长在孩子完成这些任务后,可以对孩子说表扬鼓励的话,使他们从中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他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有能力做自己的事,只要敢于放手锻炼孩子,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另外,孩子入学前心理上要放松,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什么小学生活苦呀,老师要求严格呀,让孩子还没上学就有恐惧心理,要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开心。有条件的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带孩子到小学附近走走看看,看看小学的校容、校貌,看看那些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嬉笑玩乐的小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学生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所向往,在心理上做好入学准备,另外就是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要密切关注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分享他的快乐,消除他的忧虑,比如说来到小学有哪些开心事,有哪些困难,哪些不适应,及时地为孩子疏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习惯过渡。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很大差别,在小学,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看电视、做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九点左右休息,早晨六点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自己要独立完成,动作要迅速。在学习上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比如要引导孩子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现在起,家长就要有这种意识,幼儿园大班,老师会经常布置一些如口述日记、手工、废物收集等作业,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领着孩子认真完成,遇到困难要想方设法解决。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你都得认真地完成,这是你应该做到的。
到了小学,当低年级的孩子面临看图写话作业,高年级面临作文任务时,有的家长就会说孩子写作文是件让人头痛的事,孩子不会写,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孩子的好文章是大量阅读的结果,是家庭环境熏陶的结果,所以建议各位家长要抽出时间读书给孩子听,每天晚上,孩子睡觉前,读一则故事,一段美文,既可以培养孩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还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何乐而不为呢?星期六、星期日还可以抽出一点时间,领着孩子到图书馆、新华书店读书,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有条件的家长,现在就可以帮助孩子记日记,孩子说,你记录,当然记录的时候可以提示、指导、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记录结束还可以读给孩子听,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并能夠坚持一段时间,有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另外,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 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中一个注意点是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多地进行知识灌输,而应重视孩子进行听、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建议家长多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游戏,观赏自然风光,陶冶孩子的性情,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比如说,现在是春天,有些什么变化,天气暖和了,风吹到脸上柔柔的,花开了,草绿了,树上冒出了嫩芽,小鸟叫得更欢了,人们脱去了厚厚棉衣,换上了春装……
三、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过渡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的合作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同时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流(或与同伴分享喜悦,或倾诉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孩子上学后才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才能更省心,我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孩子很乐于助人,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向别人请教,这样的孩子显得更加自信,善于与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强,有些孩子不善于与人沟通、内向、胆小,遇到困难不敢对老师和同伴说,这样的性格通常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我班上曾经有一个孩子,一天在上早操,别人都去排队了,他还在座位上不动,我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摇头,问他为什么不去,他也不说话,事后他的同桌告诉我,他的鞋带松了,他不会系。这才知道他不肯做操的原因,其实当时他只要对老师说一声,事情就解决了,那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很能说,只是到了陌生环境就显得很胆怯。对于这样性格的孩子,家长更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有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几点,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得好呢?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说能独立自主地妥善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以上三点,相信他一定能自信、快乐地进入小学生活,迈好小学学习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