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中的意境创造和应用
2017-03-31王雨萍
王雨萍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5-02
意境本是诗歌及其他文学形式语言创作的术语,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调。意境是在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相互转化、升华的意蕴式形象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义的至高境界。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并隐藏着中国文化、审美、美学奥秘在内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是画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意,“境”是生活物象的客观反映,意境是由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意境常常作为衡量作品分量的一个标准,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造的一个产物,是境与景的统一。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结果,必然体现创作过程中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意境又是绘画的精髓,在绘画中意境尤为重要,它是绘画者在构思、想象、创作美的画面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中描写曹霸画马,有过“意匠惨淡经营中”的佳句。说明运思立意乃是绘画的关键。
绘画中的意境,指的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绘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使画幅中的景物动静相宜,物态情趣盎然,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从而达到绘画中情境交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绘画主题得以充分表現的效果,使画面如同诗句一样,形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而感染读者。一幅绘画作品如果没有意境,就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共鸣。
绘画中的意境创造,往往表现于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浓淡、景物的隐现等各个方面,这就如同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一样,“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诗文讲究含蓄有致,留有余味,供人们去咀嚼;绘画也最忌直接的合盘端出,使景物一览无余,没有韵味,没有留给人们想象的余地。我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有“隐秀”之说。隐:就是追求文外之重者,即诗文中含于言辞以外的情境,也是表面一层意思之外,有丰富曲折的意趣蕴藏其中,供人们自己去体味、去挖掘。秀:指的是秀美的语言,将暗示的内容暗示出来,做到内明而外润,使其韵味在欣赏者自己的思索中去体味和想象出来。
意境在一幅绘画作品中,不仅是事物单纯外在形象的描绘,还是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有境界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读者领略体会。意境是通过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心灵上产生共鸣,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是比直观给人以更多更深的东西。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的就是画与诗在意境方面的共同之处,诗中的画意与画中的诗意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余味无穷,越看越有韵味,越有琢磨的余地。
中国绘画要真实地反映意境,画家必须掌握娴熟的造型手段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另外还要具备较高艺术素养,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而势不穷,中国绘画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正如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否则谓之无意境。”又如齐白石老人的《十里蛙声》,画面只有几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却让人联想到十里溪流悦耳热闹的蛙鸣。人们在欣赏画面艺术美的同时,可以引发出无穷的意趣。有位画家曾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片红、黄变色,跌落树下的树叶,这是以诗的简练和含蓄,抒写了一幅优美的《秋声赋》。这样的空白中一片树叶,却使人联想到衰草连天,落叶飘飞的秋天的景色了,使画面产生了更加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这正是中国画所讲究的“意境”,以意境取胜的表现。
我在中国画论中曾看到有位画家说过:“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诗论中也讲“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德其真矣。”无论是诗还是画,真,是指既有真景物,又有真感情,情景交融,主观的构想与客观的景象相融合,方能曲尽其妙。画家往往正是在面对客观的实体,又经过画家自己的“惨淡经营”——构思、想象等一系列形象思维的功夫之后,才能画出气韵生动、情景丰富的图景。简而言之,画家如果在绘画中不会驰骋自己的想象,创设出丰富的艺术境界,那么他的画只能是呆板滞凝的图案线条,无法达到“宛然如真”的艺术效果了。
正因为中国画中讲究意境的创造,因此,画家笔下的景物,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画面景物超越于实在景物。如郑板桥画竹,是取“胸中之竹”。这说明绘画者在参照实物作画时,又会不自觉地加进画家的主观意识,使画面的形态与实际事物取得神似的效果,而又较之于实物有某些夸张的因素。而这种因素的形成,就是画家运用个人的主观艺术意识,创造出画面意境的表现。中国画家面对着实际景物——自然之景,很讲究入画与否的问题,这就要求绘画者对自己目光所及的范围中的实际物体进行选择、过滤、加工、提炼等活动。所以,,中国画家们虽然不排斥实物写生,但更重视孕育成熟后的忆写,这样就更易于绘画者在绘画时主客观的结合,更易于画面的意境创造。
绘画中的意境创造来源于客观生活,但不只是客观生活的照搬,而是画家感受过的生活,画家只有不断的探索,深入生活,捕捉生活的本质现象,才能对生活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获得艺术上的新生机。
绘画中的意境是美的结晶,也是进一步进行创造、发现美的重要手段。因此,绘画中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绘画者来说,无疑是构自己艺术生命的关键所在,也是绘画者应致力于追求的,只有在画面上达到意境的成功,绘画才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