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创建大美艺术课堂

2017-03-31郝家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直观美的美术

郝家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打造教育信息化的学科教学新模式。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依据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的特点,有效地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教者有效的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精彩呈现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基础,为培养有健康向上,有完善人格的人奠基。让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整合的目的所在。

在当前美术学科教学中,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课时未免显得紧张。教材的呈现形式又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更多要求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在“动手”、“考察”、“实践”、“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使美术学科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其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呈现方式直观精彩的优势,创建大美艺术课堂是优势突显的。

(一)构建整合意识 让资源服务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要切实的将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对传统教学是一个挑战和影响。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丰富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实现资源的共享,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像直观的表达工具,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这两个学科的整合和渗透,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古今,驰骋中外。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次重要的革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方便了教学,使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得以进行,让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二)探究整合方式 让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1、展现美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是感受体验的活动,直观是美术教学的一个特点。学生是通过对直观的艺术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媒体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意义上媒体教学的空白。

信息媒体的辅助作用,充分的调节了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多层次、多角度,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气氛空前,课堂效率惊人。人认识事物最先是通过直观体验的,信息技术恰好助力了这个认识规律。

如教学《图形的魔术组合》这一课,我课前制作了相关的课件。形态各异的图形,物品的组合,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图形排列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各种材料组合方式妙趣横生。开始就紧紧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沉浸到兴奋,到产生无限的思索和想象。信息媒体的强大视觉冲击力,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感受中自主的欣赏、观察、体会、感知、分析。不但为作业打下基础,更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课任务已经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2、走进美的世界 激活创造思维

在常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以呈现,被动地接受成为模式。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今天的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学校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与学科课程加以整合时,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观。

开放、合作、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加之信息技术的融入,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完善了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在《添画人物像》一课中,学生看了书上的内容都觉得太难,不知怎么画好。如果让他们去创作,那就变成了机械和被动的学习,学生的灵感和热情都将被忽视。为此我先做了一个课件,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五官的拼图游戏平台。让学生来操作,拼出各种表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刚想出的创意又马上被同学推翻了,又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更新。这种状态下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模型构建,试想,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很难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3、注重情景的创设 激发创造欲望

直观感受是发现美、感受美的重要切入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其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小学生天真好動的品性,富于想象力,但经历较浅,知识面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情景导入,创造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展开想象的翅膀,主动参与探究创造。电教手段的形、声、光、色、动静相溶,突破常规性探究的界限,让学生更加主动愉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镜头里的花》一课,我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就吃到了甜头,感触颇多。课上我用多媒体展现花的视频,随着悠扬的音乐,从全景到一点,到一个面,感受花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色彩艳丽。大量的视频给以说明,即便教者的语言再华丽,此时显得暗淡无力。随后利用取景框的特效,用电子镜头寻找花卉最美的一面,让镜头不断地定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视觉上的比较空间。使学生在惊呼中进入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拍摄花卉的兴趣。镜头的翻转了解了花朵的特点,为进一步的教学,构图角度的选择做了进一步铺垫,为创作立意做好感情基础。

4、拓展大美空间 让美术课大放异彩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相融合,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的必修课。让学生们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降低了难度,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精讲多练。大量的网络数据支撑,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大美环境,在共享的过程中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师生通过无限广阔的信息资源,多方寻找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正是课堂信息的多元化,使不同思想碰撞在一起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家乡的历史发展》一课,是六年级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进行展示。常规教学想都不敢想,如何能给学生拿出不同时期穿越式的图像来回顾和展望。如何将学生带入情境,这都是摆在的教者面前的难题。但通过信息技术媒体手段,梁思成与牌楼、中央商务与天桥地区、长春地标性建筑等等。让学生直观生动的了解家乡历史与人文,现代与将来,轻松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时空的跨越。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启智,让原本难讲、难理解的问题变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创造了大美艺术课堂。

通过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给美术课堂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当然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更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可以通过美术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美术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提高教育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大美的艺术课堂。

猜你喜欢

直观美的美术
创意美术
好美的雾
简单直观≠正确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