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2017-03-31陈飞
陈飞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育的工作迎来了春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是令人欣喜地。然而,任重而道远,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更大热情和潜能,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音乐教师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这几年从教的实践总结,听课评课的反思,试图从“针对学情、注重方法,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理布局、内容重组,多元评价,增强自信”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相应策略,希望能让读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初中音乐 激发兴趣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1-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就音乐学科而言,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标来讲,它是有效果的,是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其次,从教學方式来讲,是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再次,从教学过程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音乐学科艺术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是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本人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就有效性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二、生活入手,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从学生生活入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节奏与表现力的关系,引用了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例子: “中国加油”用“x x x x ”和“x x xx. ” 两种不同的节奏来说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学生明显可以感觉到前一种平缓,后一种更急促更有冲力;在学习三连音时,可能有学生对于这个节奏总是念不好,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生活中的语言节奏来引导,如“乒乓球”、“三人行”等等,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用这样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语言,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新知。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我还曾听过八年级下的一节课《亚非拉掠影》,这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就是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文本内容”,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原有程度与目标要求做恰当的取舍整合。
四、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评价应具体化,一些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真肯动脑筋”、“说的真精彩”、“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的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会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亲切期待的目光、轻轻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体验参与学习到来的愉悦。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参考文献:
[1]方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06,(25).
[2]徐君.试论流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07,(21).
[3]蔡丹.音乐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J].大舞台,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