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路径

2017-03-31杨小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杨小江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怎么样把德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教师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它既体现了道德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从这可以看出,其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发挥出德育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具体的渗透方法,有助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92-01

自从新课标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但是还无法完全地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使德育很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途径,仅供参考。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的德育渗透就是把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中,更加具体的来讲就是从社会要求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社会所认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一种在教学中内化道德的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是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为了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小学生还处在认识事物的初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很弱,需要教师的指导,思维还处在启蒙期,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很强,因此,有很好的可塑性。这阶段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是最好的时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偏差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自从实施新课标以来,尽管很多的学校老师都认可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具体表现如下:

1.重视智能教育,忽视德育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相对而言比较重视智能方面的教育,以学习成绩为主,其他无所谓。虽然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口号,但是没有具体行动,在很多的学校评价教师优或者劣的标准是从学生的合格率、优良率、升学率等方面,导致很多的教师把重心放在对这些方面的提高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中,根据外界对优或者劣学校的评判标准,迫于外界的压力,学校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的优良率等,无形中就把品德教育拒之门外。

2.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把小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很多的教师授课的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在思想上没法与学生达成共识。有的教师只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整体的掌握了德育知识,并未考虑到学生是否认可和接受,并能够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也忽视了学生是否在感情和行为上都有所改变,是否提高个人的素质,在对于语文教育就是为了净化心灵和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升华,但是当前丝毫没有体现出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

1.在新課程导入时渗透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而且想象力极其的丰富,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以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导入新课,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抒发学生的情怀。例如:在讲授新课《飞向月球》时,首先,教师先抛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其次可以以此作为背景,引入新课程,让同学们与宇航员一起“飞向月球”。“飞向月球”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情景,使学生对宇宙世界产生好奇心,从而也能使学生更加的了解我国的航空事业,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每一篇文章都有亮点,教师可以从题目或者文章的亮点出发,教师指导学生紧扣文章的题目和亮点,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所要表现的内涵,来体会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中的写作模块是德育教育渗透的的延伸,加强写作训练是促进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比如,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赞美什么精神来体现,主要讲什么道理等等,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或者物,通过真人真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叶圣陶曾经就说过,对于写作训练,就是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事物,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去记录美好的事物,接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过能够感同身受,感受到事物的美好。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从小爱身边的人或者事,进而上升到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实现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

3.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可以从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入手,鼓励学生多读书和爱读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由于课堂阅读的时间有限,因此,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和时间,渗透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才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铸造高尚的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课外阅读,通过课后布置阅读内容,课前让学生分享从阅读中体会出的道理和品德,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4.在设立榜样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对学生长篇大论的说教,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还不如设立一个榜样,让同学们学起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优秀人进行评价,让学生会产生膜拜和敬仰的心理,再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其次,教师也是德育渗透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德育渗透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还要能够巧妙的运用教材,把其作为德育的素材。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采用德育渗透的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德育渗透的方向上可以选择新课程导入、写作训练、课外阅读和设立榜样等方面着手,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登殿.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小学语文文本品读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18).

[2]乌兰其木格.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14).

[3]韩淑丽.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18) .

[4]李宏.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 .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