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职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7-03-31周月
周月
【摘 要】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育人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职校 德育 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6-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无论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利益格局,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行为规范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处在社会生活中的学生。中小学校要按照市场经济对人的道德品行的要求,开展德育,改革德育工作的管理,使德育工作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德育应立足更新观念,着眼世界,放眼未来,面向市场经济社会。我们的德育不仅需要“历史视角”,更应具有“现代视角”;不仅要着眼于过去,更要展望未来;不仅要吸取“传统的营养”,更应该补充“现代的钙质”。改革开放使学生走出了狭小的圈子,结束了从家到校门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在开放的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这是德育管理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变化,自觉地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不仅要学生学会、学好学校的“教科书”,而且还必须学会社会的“教科书”。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在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进行德育管理。学校德育要从社会吸取养料,最终升华在学生身上,服务于社会。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坚持实践性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有利于学生同社会保持接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学校要突破过去德育管理封闭在校园的范围,对各种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综合而有效的運用,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社会教育为纽带,以德育基地、校外场所、家长学校、文化环境净化等方面为德育合力的主体投向,加上校内德育形成合力,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过程,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上。在德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复杂纷纭的社会信息中,筛选积极的、有益的部分、摒弃消极、不良的部分,形成自觉的德育内化意识。
优化社会环境,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用顺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澄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观念的混乱和迷惘,形成一种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使当代中小学生受到激励和熏陶,进而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法,全面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分清主流与支流,提高思想“免疫力”和是非辨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三、倡导和建立四种观念和意识
德育工作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德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适当地修正原有德育内容中的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部分,使德育内容更加务实、有效。在当前的形势下,德育内容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开放、竞争、创新的特点,培养学生拓宽视野、锐意创新、坚定果断、经济务实等方面的品质。要善于用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善于捕捉复杂的社会信息、知识信息,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把握德育管理工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进行公民观念和主体意识、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科技观念和创新意识、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教育,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公民观念和主体意识的培育。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迹。因此,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主观参与与自觉努力。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德育的一大使命,只有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才能充分体现出不同于人他人的个体特质,并因此获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这就使得现代教育对学生意识的培育、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显得特别的重要。
2、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培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它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和人际的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德育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保证和社会实践,创造学生参与学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政治的决策和运作。
3、科技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培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天世界间的各种激烈竞争的焦点根源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只有依靠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创新的意识,就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民族的振兴。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德育应重视学生差异性的培养,鼓励个体性发展,以人为本。要采取多种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品尝创新的积极成果。
4、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的培育。当前,竞争是时代的旋律。但是,现代社会的竞争,又是需要相互合作的竞争。劳动分工的细化,使社会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需求大部分要依赖于别人,依赖于社会;任何一个企业发展也离不开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的互补关系,要求人们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和共处,做到以诚待人,高度负责。其实,在现代社会对别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程度不同地把生命托给了别人。早晨乘车上班,司机的责任感如何,关系到每位乘客的安全;中午吃快餐,饭菜的卫生状况如何,关系到顾客的身体健康。现代人需要具备诚实、敬业这样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竞争不等同欺诈,竞争不排斥协作,诚实、敬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基础。学校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加具有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增强竞争观念,效率观念。
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育人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