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铁矿及改性针铁矿对CU(ii)的吸附作用

2017-03-31崔亚飞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改性

崔亚飞

摘要:对针铁矿合成试验和针铁矿吸附Cu(Ⅱ)进行了研究。针铁矿用“酸化法”制得,通过酸碱中和的方式所获得的针铁矿是微细针矿。针铁矿对Cu(Ⅱ)具有强烈吸附作用,吸附率最高可达96%,并且由试验探究通过何种方法改性的针铁矿对Cu(Ⅱ)的吸附效果最佳。

关键词:针铁矿;吸附作用;Cu(Ⅱ);改性

引言

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铜会导致贫血、腹泻等疾病,但过量摄入铜亦会产生危害。铜对水生生物危害较大,其毒性大小与形态有关。铜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五金加工、矿山开采、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等部门排放的废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放的含铜废水,废渣急剧增加,Cu(Ⅱ)排入环境后不易除去而是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对生物和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同时Cu(Ⅱ)随着水的迁移,对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矿物表面对Cu(Ⅱ)的吸附作用与PH值,温度,离子强度,吸收时间有关。针铁矿对Cu(Ⅱ)的吸附效果很好,它对Cu(Ⅱ)的吸附可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一、试验

1.1针铁矿的制备

将180ml 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快速滴加到100ml 1mol/L的硝酸铁溶液中,然后加入去离子水至2L,调节PH,约为12:放入600(2的烘箱里60h,期间进行慢速振荡;取出,对形成的黄褐色沉淀进行离心分离过滤,用去离子水冲洗至PH约为7;最后在600(2下再干燥24h,形成的物质即为针铁矿。化学反应方程为:Fe(OH)3==FeOOH+H20

1.2腐殖酸改性针铁矿的制备

腐殖酸用黑色生化腐殖酸(商业用)固体,采用湿包法包覆的方法,将黑色生化腐殖酸(商业用)固体溶解配置溶液,将其与制备的针铁矿按正交试验结果配比,充分混匀,在60℃条件下烘干,形成深褐色晶体,磨碎成粉末,即为腐殖酸改性针铁矿。

1.3磷酸改性针铁矿的制备

用合成的针铁矿配制溶液比为5g/L,背景电解质为0.1moVLNaCl的儲备液,向此储备液中加一定量磷酸储备液使最终磷酸根浓度为6×10-4mol/L,振荡2d后分离,于40℃下烘干,研磨后过160目筛备用。

1.4负载铝改性针铁矿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七水硫酸铝(A13+与Fe2+物质的量比为0.15)溶于一定量去离子水中,将混合液移入四口烧瓶置于恒温水浴中,温度恒定在38℃,同时通入氮气驱赶烧瓶中的空气。称取一定量Na2CO3溶于定量去离子水中,将Na2CO3溶液移入混合液中,并以3600r/min的转速剧烈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停止通入氮气,以2L/min的速度向溶液通入空气,维持150min,然后停止通入空气和搅拌。将桔黄色液体洗涤过滤6次,用无水乙醇脱水后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38℃干燥至质量恒定。研磨干燥固体,过0.149mm筛,制成粉状吸附剂。

1.5针铁矿及改性针铁矿对铜离子的吸附试验

取适量针铁矿在25℃下,PH值分别在4~8范围内进行,针铁矿质量浓度为5g/L,溶液用量为250ml,含铜溶液初始浓度为5mg/ml。试验步骤:用0.1mol/LNaOH,0.1 mol/LHCl调整溶液的PH值;将针铁矿每次加入50ml,直至100ml,或200ml;在震动搅拌机上以180r/min转至10h后,静置24h:测定上清液中残余的Cu2+质量浓度。

分别取适量改性针铁矿在25℃,PH值为7,针铁矿质量浓度为5g/L,溶液用量为250ml,含铜溶液初始浓度为5mg/ml条件下进行吸附试验。试验步骤:用0.1mol/LNaOH,0.1 mol/LHCl调整溶液的PH值为7;将针铁矿每次加入50ml,直至100ml,或200ml;在震动搅拌机上以180r/min转至10h后,静置24h:测定上清液中残余的Cu2+质量浓度。

二、试验结果

2.1针铁矿吸附Cu2+

试验表明,针铁矿对Cu2+的吸附作用随pH值变化,在6~8范围内达到最大值96%,且随着Ph值的升高而稳定,详见图1。

2.2改性针铁矿吸附Cu2+

根据试验数据,在预设试验条件下,负载铝改性针铁矿对Cu2+的吸附率为92.62%:磷酸改性针铁矿对Cu2+的吸附率为88.10%:腐殖酸改性针铁矿对Cu2+的吸附率为89.65%。对比之下,负载铝改性针铁矿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详见图2。

三、结果讨论

针铁矿作为铁元素的一种自然矿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对包括Cu2+在内的众多重金属具有吸附作用,在实验室内可以通过“酸化法”制备。针铁矿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范围6~8时,吸附率达到最大。通过对针铁矿进行改性制备,得到负载铝改性针铁矿、磷酸改性针铁矿、腐殖酸改性针铁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负载铝改性针铁矿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改性
尼龙6的改性研究进展
P(3,4HB)/PHBV共混改性及微生物降解研究
汽车用ABS/PC共混物改性研究进展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