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2017-03-31魏生海
魏生海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1-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小学语文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教学的运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思维,实现了新课改教育转变。
一、立足于学生已知
有效的问题情境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历,如已有生活经验以及所见、所闻。或者不曾经历过,但是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够想象和理解,具有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知识的可能性。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会觉得感同身受,饶有趣味,积极思考。如在进行《争吵》这一课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想象情境进行人物表演。当一个男孩表演到克莱谛主动与安利柯和好时,男孩突然问:“克莱谛没有做错,为什么要主动与安利柯和好?”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也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小男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克莱谛才会主动和好,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学会处理类似的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同时学生们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问题情境如果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与经验特征,就会引导学生们认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疑”的情境,以“疑”促学
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用“疑”来创设教学情境,疑问可以引导原本就好奇心强的学生,进入求结果、求真相状态。设疑激情,通过不断的设疑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是在文题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根据文题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从文题入手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二是在情境上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三是在主旨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创设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四是在关键词语中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文章最能表达的关键词语,创设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能力。
三、通过态势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态势语又称为体态语,它是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而不像有声语言是在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之后,还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思维、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后才能转换为脑海中的实体意义的形象,而这时各人形成的形象又因个体差异致使内容信息在多次传递中受到衰减和损失。通常使用的态势语有面部表情、手势语与姿势语。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布鲁克西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保持长时间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态势语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体态语言在情境教学中更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有一次读背“载歌载舞”这一成语时,我走到同学们身边,边唱边跳,让他们理解“载”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自己用姿态表演,在大家的笑声中,我问:人们什么时候会“载歌载舞”?(高兴、快乐、喜悦……)“载歌载舞”一词,语言解释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然而我用体态模拟,便找到了解释该词的最佳方案。由于体态和语言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便情趣横溢,使学生动之以情,自然理解了词义又形成了积累。
總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要使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以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托,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