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网络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3-31程筱乔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民

程筱乔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公民网络参与成为了一种新型参与形式。公民网络参与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民本思想,拉近公众与地方政府的距离,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发展。本文在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民;网络参与

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日渐扩大的网络覆盖面积,日渐公开、流通的信息都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网络信息的公开为公民参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它可以平等地参与政治,自由地表述利益的需要,有利于对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但是在如此网络媒介的兴起时期,如何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对政府执政理念和能力的新挑战。服务型政府,即政府以民为本和社会民主为理念指导、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服务责任。服务型政府最本质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即一切从人出发,重点是公民利益最大化。除了以人为本为理念指导外,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宗旨。为了更好地向公民提供服务,政府应该专注于将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转化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并最大程度实现其利益。

1.当前公民网络参与的成效

1.1充分利用了网络问政平台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是“公民本位”,公民网络参与正是表现了服务型政府的这个内涵。公民通过网络浏览新闻、查阅政府动态或者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个新平台,公民及时获得政府信息动态,还积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向政府留言、提建议。不仅如此,网民还对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今天,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我们的知情权、参政权和监督权。随着网络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公民更加看重网络参政。

1.2推动了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改革

在民主政府建设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政治活动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网络的开放性要求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同公民沟通交流,创造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机会。公民网络参政,使得政府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角色。在过去传统政治参与的环境下,政府垄断了信息,独自占有稀缺信息,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而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受到公民的有效监督,这也使得政府建立了协调快速的回应机制。

1.3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发展

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工具,互联网以一种新的方式为公民传递、创造信息,让更广泛的人及时获取信息。在服务型政府中,网络使得公民更加方便和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是民主的应有之义,以前参与民主主要是受到技术上的制约,公民不能即使便捷地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去。当今网络的发展还推动了政务活动的公开化,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地了解政治消息。同时随着网络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民主发展。

2.公民网络参与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问题

2.1意识及能力弱

公民意识淡薄,现代经济环境下,价值导向行为被利益导向行为取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力和前提是公民积极参与,但目前我国公民意识仍旧偏低,公民参与的热情不够。网络的普及率不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致使网络基础设施不平衡,偏远内陆地区变现明显。部分公民的思想保守,除了不能有效的使用网络,对网络的虚拟性存在怀疑,对网络抱有质疑的态度。

2.2受网络信息影响

公民使用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同时公民在不受任何部门限制和约束的情况下自由言论,容易导致公共事务管理不客观,干扰了政府的正确判断。公众可能会因一时冲动而盲目参与,被这些虚假的信息误导,导致其政治价值发生偏差,不仅不利于公民网络参政议政和民主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3缺少法治化

公民网络参政具有无序性,而我国当前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无序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网络为公民创造了其反映政治意愿的平台,但也为网民提供了发泄情绪和宣泄的好场所。而且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匿名、隐蔽和虚拟等技术,发布虚假信息和新闻,编造政策谎言。同时网络侵权行为等问题也不断发生,网民利用网络对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2.4缺少平衡性

由于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差异,网络普及存在不平衡性,因此在网络普及率较低地区的公民,没有办法进行网络参政。而当前参与的公民都不能代表所有应该参与的公民。目前能够获取掌握信息的多数是高学历者、中青年人和有钱人,他们占据了互联网主要的地位,成为信息富人。而其他没有能力或无法获取掌握的群体便可能沦为信息穷人。

3.完善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对策

3.1加强政府网络执政能力的建设

先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拉近政民的距离。加强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作为民政沟通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来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应加大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加强行政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大网络硬件设备的投入。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政府应该建立与公众沟通顺畅联系紧密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政府可以公布公共资源配置等信息、进行行政审批工作等服务项目、让公民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评价、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广集意见和建议。

3.2创造公民网络参与的客观条件

完善網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继增长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尤其是农村网络建设。强化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为了使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网络,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促进网络数字化、信化的发展。加大普及的力度、范围,加大对互联网技术教育培训的资金。政府出钱或集资,在基层地区鼓励民众接受网络教育。继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消除“数字鸿沟”。缩小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市经济水平差距。继续完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的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精力加入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去。

3_3建立有序的公民网络参与秩序

首先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出台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法律,使网络参与者和相关人员能够明确其权利和法律责任及义务。其次要正确对待网络监督。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的同时接受公民网络监督,地方政府在面对公民网络监督的时候,应该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不能打压。只有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才有助于公民网络监督力度的加强。鼓励民众加大网络监督,促进反腐倡廉的建设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3.4提高网络参与公民的素质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通过网络道德自律,可以弥补政府监控网络不完全的缺损。建立健全网络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将传统伦理道德融入网络参与中去,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加大网络道德教育,进行伦理道德建设,规范互联网参政议政言行。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伦理道德的引导和制度的规范来推动网络参政的健康发展。培养理性成熟的网络参与公民。加大公民网络知识教育,努力使公民由浅到深地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况和实际操作运用,并鼓励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表达自己的诉求。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府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完善河北省“两个代办”制度的学理审思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