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初探
2017-03-31任士凡
任士凡
【摘 要】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展示效能,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12-01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發兴趣,培养学习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教师们一直在实践的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为了一种乐趣,既轻松又自信;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负担相对减轻,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传授更多更广泛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懂得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只有兴趣被激发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其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非常多,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的语言风格、肢体动作、导入新课的形式、师生关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对经典数学故事的引用等多方面.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的方式来约束
学生只有在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如果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生就无法跟紧后面的学习,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就逐渐降低,导致对数学厌烦的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自觉性的培养,让学生筑成牢固的数学地基,让其数学这座大厦越建越高.例如: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是推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潜在性动力.在实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对于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
三、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逐步缩小学生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提高社会化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方向重要目标之一。合作学习它强调在积极自主参与的条件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互补、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不是搞形式,而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数学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些同学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习惯,本来自己经过思考或者努力能完成的问题,还要与人讨论;有的同学借合作学习之机,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影响他人学习,影响课堂秩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才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可以组内“一帮一”地进行学习;也可以由一位同学主讲,其他同学倾听;还可以共同讨论。这样,实现“兵教兵”的良好效果;还可以小组内合作交流难理解的公式、定理、结论等,归纳知识、归纳易错的数学题、本节课典型的习题等。合作学习的问题不一定多,但要有价值,具有挑战性。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有效、高效。
五、努力发展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乐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烈冲击下,师生关系改善了很多,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根深蒂固,建立基于尊重,发展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还需不断地努力。当老师是很不容易的,当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既需要精深的学科知识,又需要教育的智慧、细腻的心灵艺术。因为学生既有独立性,又有很强的“向师性”(即学生有一种趋向老师、接近老师的心理倾向)。因而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平时跟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友好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过程中,对学生多加关注,在与学生课堂交流过程中,多用赞赏的眼神、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当学生在课堂展示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必要时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会心的微笑、亲切的点头,以资鼓励。千万记住:暂时不要和底下听讲的同学交流、讨论,也不要打断,耐心听完,再做评价、点拨,以示尊重。
六、建立新型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竞争,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一堂课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提出有效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当然,毕竟学生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有深度,老师就要多鼓励、多加赞扬,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对于表现好的,可以给予小组加分鼓励,形成组间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专家有云:学生都是“二表人才”,即喜欢表现自己,爱听表扬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吝惜表扬,恰当的表扬会激励学生上进,勇攀高峰。
学生展示能力,需要长期的培训。课外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人前讲话的胆量和勇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多创造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佳怡.高中数学实践探究总结[J].现代教学,2002(12).
[2]张艺玲.数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