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浅见

2017-03-31张文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开放度人文性

张文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关键词】主动求知 人文性 探究性学习 开放度 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89-01

初中新課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用自身情激,让学生主动求知。

民主平等,塑造情感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首要的便是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人文主义思想告诉我们应强调人的主动性,要保持师生双方的平等意识。因此我们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朱自清的《春》,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

其次,适时点拨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 例如:《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最后,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突出人文性,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三、 倡导探究性学习,不能无度的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四、注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借助网络整合教学资源,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图文、音频或视频,就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

利用网络资源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具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化难为易,事半功倍。根据文章的结构,将各图片按顺序排列,每段可重复播放多次,在使用时,学生可以边欣赏画面,边聆听配乐朗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体会“画在文中、文在画中、文画交融”的优美境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

总之,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的问题,而教学方式的运用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师生一体”、“同教共学”、“灵动充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将能为中学语文教学播撒快乐,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土,能让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园地里得以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开放度人文性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开放度的多维度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