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
2017-03-31李姗姗陈祥涛
李姗姗+陈祥涛
摘 要: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以现有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建设一个突出交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并与现有信息应用系统联动,集校园学习、生活、管理为一体的虚拟网络空间,提出了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思路,提出功能设计结构,分析主要应用形式。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和谐;网络学习空间;个性化学习
DOIDOI:10.11907/rjdk.1617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8-0221-02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以其独特优势突破了学习的围墙,使学习者能够平等地获取信息和资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1]。当前,教育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而“三通两平台”建設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是代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围绕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关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2]。然而,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从教育专家、技术视角,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很少有产品从作为个体的学习者角度来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本文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分析出当前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活动及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时,基本处于孤立的单向获取状态,缺乏有效的学习交流互动;学习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资源信息量大,但真正有利用价值的很少,选择困难,导致了学习者学习效率低下;网络上与学习相关的应用系统、资源系统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学习者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3]。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力求建设一个学习者真正需要的网络学习空间。
1 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思路
现代教育主张将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将和谐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要素和环节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的育人目的。
基于生态和谐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就是以这种生态和谐理念为理论指导,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对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本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行为为主线,合理设计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习,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协作、互动、共享等开放自由的方式[4-5],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交流互动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环境和传统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最大区别就是不能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用户对网络环境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主要靠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来产生和维持。一个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不仅仅是要让学习者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源,更要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对空间有一定的依赖和归属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空间的一份子,快乐地学习,同时空间也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基于生态和谐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通过建立各类群组,让学习者能够感知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着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让学习空间成为一个进行交流、分享价值观、情感、观念的具有归属感的学习共同体。
(2)个性化学习方式建设。以生态和谐理念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课堂、自由群组等多种组织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服务中心,建立一种个性化、协作、开放、自我建构的支持碎片化学习进程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空间为其提供的技术功能,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汇聚和整合,使自身知识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互通,实现真正的“为己而学,为己而用”,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知识及技能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
(3)海量多元学习资源建设。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中,资源建设是核心,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关键,没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将难以为继。资源建设并不是一个个内容的静态堆砌,而是一个联系、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活动。基于生态和谐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融合“私有存储云”的理念,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资源生态系统。将已有资源整合为专题库,提高该类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对于自建资源则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资源协同设计、制作、共享的协作环境,并严格审查上传资源,及时删除低质量资源、陈旧资源。学生是使用资源的主体,因此在资源建设方面,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学习为目的。
(4)丰富开放应用接口建设。网络上与学习相关的应用系统、资源系统种类繁多,并且这些系统在网络上完全是独立存在,没有有机联系,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学习者需要分别登录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接口。基于生态和谐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通过提供多种开放接口,实现学习空间与校内校外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无缝对接,满足学习者学习、生活需要,更大程度地促进更大范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社会性互动参与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让每位学习者通过创建、交流与共享,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2 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设计
在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学习空间的功能设计,设计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互动。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中,其社交互动部分在设计上遵循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改善教、学关系,教师学生平等交互;空间即社会、学习即生活,将教、学的过程生活化。该模块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实现教与学、教与管、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主要包括个人空间、群组空间、班级空间、学院空间和校级空间等。
(2)课程建设。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课程建设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本位,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加快传统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为主培养的转变。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设计实施,建设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教师备课,课程建设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网络课堂。对于教师,功能模块包括网络课堂、微课、教师备课、班级管理等;对于学生,功能模块包括网络课堂、微课、自学课程等。
(3)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功能模块是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模块,主要完成空间中各类资源的存储管理,采用“私有存储云”理念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统一存储服务。云端提供资源的统一管理、集中备份和容灾等功能,使其成为高效、可靠、安全的存储池。可实现用户数据随时随地访问,就像访问本地的存储一样。该部分的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管理、资源浏览及检索、资源分享、资源评价等。
(4)应用接口。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中应用接口的功能包括:独立应用APP和现有系统集成。独立应用APP均为个人空间的自选内容,包括我的博客、学习日志、校园地图、校园生活、我的课表、二手市场等。现有系统集成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应用系统,实现个人空间内容的丰富化、全面化、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个人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如与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校信息门户系统等对接,充分利用上述系统信息,打造个性化空间。
3 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将校园内分散各处的服务集成起来,在同一空间里,以一个完整的、无缝的技术、资源和交流的统一服务体来满足用户的学习、研究与教学需求,促进教、学、研一体化,促进网络化知识管理和服务。
(1)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中,可以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资源建设和分享。在学习空间中,教师既可以获取现有资源如图书馆资源、国家精品课程等,也可以通过空间自建资源,如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各教师的精品讲义等,并且教师在空间中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平台中有海量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下载并学习优质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拥有的优质学习资源在学习空间中进行分享,以便帮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
(2)引导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平台。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发布课程介绍、参考书以及讲义等并可设置访问权限,还可以发布作业、通知、学习成绩、上传并分享教学资源,发起教学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轨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对于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还可以在空间中记录自己的学习笔记,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便利,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变革。
(3)促使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基于生态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将学校各类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管理,教师或学生通过该空间就可进入应用系统,解决使用各类系统的麻烦,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不必再对各类系统进行分散管理和維护,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4):84-95.
[2]王健.空间教育教学——“三通工程”的核心人人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0-11.
[3]胡兵.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的原则与设计思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7100-7101.
[4]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1):184-186.
[5]赵姝淳,孙曙辉.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4(4):187-189.
(责任编辑:孙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