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另类生成,收获意外精彩

2017-03-31郎书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郎书培

摘要:近年来,语文课堂强调“对话”,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突出“开放”,使课堂呈现出丰富且生动、多变而复杂的态势,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和“疑惑”的另类生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纠正自己忽视甚至厌恶的心理,对这类令教师“措手不及”的生成迅速进行判断,科学而艺术地加以把握,形成临时性的教学资源,如此才能收获一些意料之外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另类生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83-2

随着课改的推进,许多一线教师对“课堂生成”有了不同深度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有所下位实践。但是,对一些另类的生成,比如说“学生错误”和“学生疑惑”,诸多教师在处理的时候有着忽视、鄙视等不恰当、不智慧的操作,轻则浪费了宝贵的“生成资源”,重则伤及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是人格自尊。

一、拨云见日——巧用“错误”资源

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不是学生是否被教会了知识,而是学生在课堂上点亮求知的灯塔,追求高尚的灵魂,塑造积极健康、富有灵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不应该仅成为知识的填充工厂,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智慧碰撞的孵化器。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基于学生不同的生命环境、成长过程和兴趣兴奋点,在多元化解读的生成中,就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般,学生的体验和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甚至有时会发生与常识理解、世态人情背离甚远的答案。

当错误出现的时候,如果教师敷衍塞责、避之不及,甚至是恶言相向抑或称赞有加,那就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或是一棍打死的独裁者,都是不可取的身份,教师应该做一个巧妙挖掘的“挑战者”。须知“错误”是一种被低估的宝藏,需要教师勇敢的去挖掘。

下面以《天鹅的故事》一个片段为例:

《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

师:当看到天鹅们破冰之后在水上畅快地游动捕食,扛着猎枪、上满子弹的斯捷潘老人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会想:现在真是射击天鹅的好机会,瞧瞧我的枪法吧。

师: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呢?

生:因为斯捷潘老人是来打猎的,可是一无所获。

师:既然这样,他刚开始看到天鹅的时候,为什么不开枪呢?反而等了这么长时间。

生:因为寒潮降臨,斯捷潘老人没有看到其他鸟,当他看到天鹅的时候,他很好奇,想看个究竟。

师:那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天鹅们在“破冰勇士”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撞碎了冰面。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群天鹅?

生:我觉得那只老天鹅真是太聪明了,竟然想到了这样的办法。

师:其他的天鹅呢?

生:它们非常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大,光靠一只老天鹅是不能成功的。而且他们非常勇敢,因为用身体撞冰面是非常疼的。

师:你的分析太到位了,真是一群聪明、团结、勇敢的天鹅。这些天鹅,让你联想到了我们人类中的谁?

生:嗯——嗯——我觉得像解放军叔叔吧!又聪明又团结又勇敢,战无不胜。

师:真聪明,这些天鹅还真的挺像解放军叔叔的。如果现在是你拿着枪躲在旁边,你想不想拿枪打这些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的天鹅?

生:那我肯定不打,下不了手。

师:那斯捷潘老人为什么心里在想着趁机打天鹅呢?

生:我现在觉得斯捷潘老人不会想打天鹅了。我刚才只把这群天鹅看成了动物,这样不对。

师:那现在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生:他会想:啊!这些鸟儿真了不起啊!又聪明、又勇敢、又团结!真是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啊!我不应该打它们,那样太残忍了!

师:你说的真好!这些天鹅配得上当我们人类的老师。是啊,看到它们的破冰壮举之后,你们会把这些天鹅仅仅看成是动物吗?

生齐:不会。

师: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斯捷潘老人心里会怎么想呢?

……

斯捷潘老人在看到天鹅破冰后会想些什么?这个学生答道他要抓住时机射击天鹅,这无疑是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的。我及时地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对天鹅的形象认识得还不够深刻。随即我调整了教学环节,通过对话交流来帮助他梳理相关情节,引导他从更深层次内涵来认识天鹅,引导他从天鹅的行为中进行联想延伸,从而受到启发,感受到天鹅的行为中和人类聪明勇敢团结的美好品质具有相似性和通融性。最后,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因势利导——活用“疑惑”资源

古往今来,教改日益深化。然而,韩愈《劝学篇》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警世恒言,其深刻的科学内容仍然烁烁闪光,成为当代教师的为师之道。特别是“解惑”之说,仍顺应现代教改新潮,符合科学的教学规律,学习规律,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解惑,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开发智力的必然途径。学生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疑惑时,教师不能忽视,应当即时甄别,判断价值,值得全班讨论交流的疑惑要当机立断,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引导全班开展讨论交流。教师邂逅“价值不菲”的生成资源并巧妙利用,往往能激活集体的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学生在群体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也真正领悟到了一些思维和学习的方法。

教师不应该忽视、畏惧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况,更不能在人格上侮辱犯了错误或提出疑惑的学生。只要认真甄别、耐心挖掘、巧妙引导,这些预设之外的小插曲,往往能成为我们教学之路上的亮点闪光点,点亮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与灵魂。

下面以《第一次抱母亲》一个片段为例: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段

生:70斤的母亲真的能挑起100斤的担子还背着女儿么?这是真的么?

师: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

生:100斤担子加女儿大概在130斤左右。只有70斤的母亲,背着130斤,我觉得不可能。

师:你用数字这么一对比,好像很有道理。

生:而且是背着翻山越岭,太不可思议了。

师:你抓住了文中的细节。

生:我和文中的母亲差不多重。有一次我帮妈妈提50斤的大米,都累得气喘吁吁,走两步歇两步,我也觉得不可能。

师:你做了一个比较,有点说服力。你还是个男子汉呢。

生:你是用手提着的,母亲用扁担挑着100斤担子,背上背着妹妹。

师:你有独到的发现,以前人们搬重东西的时候,没有车的情况下,确实经常使用扁担,比用手提省力。

生:我见过爷爷挑东西,在平路上都很吃力。120斤的重量,翻山越岭是不可能的。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用了一种夸张的文学手法。

师:老师曾经读过一篇真实的新闻报导,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现在百度出来给大家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生:房子塌的时候,这位母亲竟然跪在地上,背上承受了幾百斤的重量,保护了身下的孩子。

师:是的,在特殊情况下,人类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生:母爱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如果我是课文中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罪,我也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师:你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生:我们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而课文中的母亲不能旁观,她必须咬牙承受这120多斤的重量。

……

对于学生临时提出的这个问题,我首先判断到这个问题虽然不合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但通过适当牵引,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所以我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通过对话和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调动全班学生展开争论,引导他们精读文本寻找蛛丝马迹,联系生活展开思考推理。最后我适时地通过真实新闻报道,从人类在特殊情况下能激发出惊人力量这一角度,相对合理地解释了母亲为什么能靠70斤的体重承受120多斤的重量,从而引领学生更深刻更有代入感地认识到母亲是如此的伟大。这一处理,甚至比精心准备的预设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近年来语文课堂强调“对话”,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突出“开放”,使课堂呈现出丰富且生动、多变而复杂的态势。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另类课堂生成也是正常的。

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另类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类令教师“措手不及”的生成迅速进行判断,科学而艺术地加以把握,如此才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