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实现绿色强企梦想

2017-03-31卫庆华李金玲

现代企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陵矿业转型

卫庆华++李金玲

2016年12月11日,一个终将载入陕煤化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发展史册的日子,备受关注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发布。黄陵矿业在全国诸多高端企业和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走进中国工业“奥斯卡”的荣誉殿堂。手捧沉甸甸的“中国工业大奖”奖杯,黄陵矿业人无限自豪。27年风雨兼程,27载继往开来,黄陵矿业人在这片美丽、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在改革中探索、在困境中前进、在发展中转型、在继承中创新的壮丽凯歌,书写了一段推动煤炭事业健康发展、引领国企改革创新、占领世界采矿技术制高点的历史传奇。

创新发展 助推产业升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片河滩地创业,到年营业收入近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从一个曾经面对诸多困难、一煤独大的传统煤企,到煤、化、电、路、建筑建材、生态农业六业并举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黄陵矿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最终获得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底气何在?原因何在?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范京道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了黑色资源、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运行。企业正在由要素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技术密集型转变。特别是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圆了煤炭人地面采煤的梦想,开创了行业先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占领了世界采矿技术的制高点。我们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传统印象,引领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这样的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黄陵矿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近年来,黄陵矿业致力于探索“互联网+煤炭产业”新模式,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为主线,依托“两化”融合,瞄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在困境中改革发展之时,黄陵矿业交上了这样一份答卷:2013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2014年,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开创了国产综采成套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的先河,并建成全国首台(套)汽轮机带动压缩机生产液态氨系统;2015年,西北最大的煤矸石电厂项目建成运行。用坚持“做强做优做大”的成绩和目标奏响了新时代的发展强音,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史上留下了创新驱动的坚实足迹。谈及企业发展创新成果,范京道笑着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职工的力量是无穷的,黄陵矿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广大干部职工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为全国煤炭行业开采技术升级转型做出了贡献。”据悉,仅“十二五”期间,黄陵矿业就有144项科技项目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另有183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正是这些创新理念、创新项目,有力地支撑了黄陵矿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黄陵矿业走过的27年,是企业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的27年,更是一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之路,黄陵矿业发生的变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陕西乃至全国煤炭发展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绿色发展 引领企业转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此时,煤炭行业刚刚步入寒冬期。2013年,黄陵矿业审时度势,提出了黄陵矿业人的“绿色强企梦想”,这是黄陵矿业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和践行。的确,黄陵矿业近年来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在生产侧不断研究探索绿色高效开采技术,节约有限资源;在消费侧实施清洁利用、超低排放,符合国家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要求,实现了黑色煤炭向绿色发展转型,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工业大奖审定委员会主任李毅中对黄陵矿业的绿色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黄陵矿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成了煤炭开采洗选—精煤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驰放气制合成氨和煤炭开采洗选—煤泥煤矸石疏干水发电—灰渣制建材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发展,为我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两条产业链是黄陵矿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成果,更是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27年的发展历程中,黄陵矿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各产业链之间、上下游之间形成相互关联闭环,将固体、液体、气体封闭在链条之内循环利用。吨煤产值由300元提升到600元以上,实现了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从2012年至2016年,黄陵矿业累计实现利润70亿元,上缴税费68亿元,企业总资产由199亿元增加到255亿元。

谈及企业发展,范京道掷下了铿锵之言:“对于黄陵矿业而言,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抵御煤炭市场寒冬,完成百亿产值目标,实现绿色强企梦想的必由之路。”

依托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立足煤而又超越煤,黄陵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煤炭企业发展观念,煤矿不见煤,采面不见人,废物全利用,废水零排放成为黄陵矿区新印象,天蓝地净、山青水秀成为矿区环境新面貌。

安全发展 筑牢发展根基

安全稳则企业稳,对于能源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滑坡。目前,黄陵矿业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安全“三零”目标,这与其系统性、连续性地推行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加强一线管控、确保防线牢固的“四线”安全管理是分不开的。“越是产业涉及门类增多,越是发展任务繁重艰巨,越要确保安全生产;越是安全生产周期延长,越要警钟长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范京道不断强调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黄陵矿业开采条件复杂,煤、油、气共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油型气、油气井“七害”俱全。但经过27年的发展,干部职工逐步形成了冷静理智不浮夸的平常心和低调务实不张扬的风格,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慎言成绩,盯住问题,通过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实现安全“三零”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凡事都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坚守底線思维是黄陵矿业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黄陵矿业人认为,底线就是安全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作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为此,黄陵矿业将隐患视为事故,并努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灾害区域超前治理,加大对矿井灾害防治力度,做到灾害治理不达标不生产,提升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标准。

猜你喜欢

黄陵矿业转型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黄陵祭
转型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