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控制,从科幻走进现实
2017-03-31马欢
马欢
2016年12月19日中央電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CNT实验室的硕士研究生黄丽鹏用“意念”控制大白鼠“小飞侠”,小心翼翼躲开障碍物、跨过小桥、穿越隧道,最后穿过“沙漠”,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震惊了全场评委和观众。
这项“意念控制事物”的技术便是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团队所研究的“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黄丽鹏的“意念”其实是他脑电波的体现。大白鼠的脑内已经植入了电极,身上的红色小背包里放置了芯片。黄丽鹏头戴的是脑电波采集设备,设备将采集到的大脑信号经过特殊计算机处理,编码成电刺激参数传递给大白鼠所携带的电子芯片。芯片根据参数指示,通过大白鼠脑中的电极向特定脑区域释放信号,从而控制大白鼠的行为。
在电影中,钢铁侠曾用语音指挥其人工智能管家,用意念召唤和控制他的铠甲,人们不禁好奇,难道人类已经掌握了这项只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意念控制术”?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脑机接口”技术就已经成型了。它是一门涉及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特定设备采集大脑产生的脑电波信号,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控制外部设备。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妙?其实这项技术并非仅停留在实验室里,很快它就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就在2016年11月,航空业巨头霍尼韦尔的航天航空技术研究所就发明了一种由脑电波进行控制的飞机控制系统。即便是没有任何飞行经验的人,也可以在几分钟内学会怎么操控飞机。美国记者杰克·斯图尔特不久前就登上了霍尼韦尔的测试机,在西雅图上空体验了一把用“意念”控制飞机的非凡之旅。杰克事后描述,“我通过‘意念驾驶了一架飞机!这感觉就像是重返童年,走进了令我神往的科幻世界”。
霍尼韦尔的这套系统与浙大的技术非常类似,只不过不是控制大白鼠而是飞机。飞行员头套上的电极可以侦测到大脑皮层和脑电波的活动,飞行员只需集中精神去想应该让飞机“上还是下,左还是右”,飞行员面前屏幕上的光标就会停留在相应方向的箭头上,同时显示出一个绿色的框,表示系统已经接收到该想法,确认后即可执行相应的飞行动作。
能够代替人的肌肉和外围神经组织实现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脑机接口”技术,将能够为身体行动不方便的残障人士带来福音,并且这项技术的前景还远不止于此。例如,每个人的脑电波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摸不着看不见,所以从安全验证上来讲要比验证指纹、视网膜等传统的方式更加安全。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也很有可能成为实现“人机互联”愿景的关键技术:只要心念一动就可以控制遥远家里的家电设备,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催生了不少产业。比如可以通过监测脑电波,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状态,将之运用于司机管理。还有一些可以通过脑电波控制的玩具,能够锻炼人的注意力。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在更多产业中展现出它强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