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7-03-31汪宇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上林花人绿柳

汪宇昕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东早春》

美静默于无声处。看花人不解诗家风情,偏凑那上林繁花的喧闹,却错过了绿柳半黄的清景,为艺术、为修身所看,实则误矣。

艺术是不可实用的,朱光潜先生曾经谈到。众人之所以爱那娇艳的牡丹,大抵是出于向往富贵的实用心态,而诗人却独爱东坡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意境之美总是在世人寻不到的地方,是山肴野菽和黄梁浊酒,而不是朱门大厦的山珍海鲜。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萦。时于此间,执卷拜读,便是幅王摩诘诗中走出来的画,得少佳趣。在白日嘈杂的人声都寂静了,自然的风雨便一点点打在心尖儿上,时俗俱净,只看跃动的青灯,也觉有味。

自然风物如此,处身立世亦如此。对季老来说,最不朽的风景是一池清雅的莲花,岁岁不灭;对梭罗来说,最高品的生活是湖畔木屋的时光,与天地对话。只可惜那派“乱纷纷蜂酿蜜,密匝匝蚁排兵,闹攘攘蝇争血”的光景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于是“宝宝心里苦了”、“兄弟们开撕了”、国民又换“老公”了、逛景点的队伍又长了。于是娱乐多了,修习少了,观点多了,思考少了,就连文艺青年们的圣地也被商业的气息笼罩着,在人头攒动中磨平它的青年锐气,洗白它“一种别格的目光”。究其本源,乃是美不再被人创造和发现,只是成为“上林花”一般的代名词,被双目无神的大众无情地消费着。

荷尔德林曾说:“勋功劳烈,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菜根谭》亦有言:“于闹中能取静,向闲处看人忙。”我以为,这才是诗家之美的正确打开方式。正如诗人心中的理想总不在那宝马雕车、蛾儿雪柳中,却是要人寻它千百度,才欣然瞧见它默立于灯火阑珊处。我们是平凡的,作不出流传千古的清词箴言,但我们也可以是诗意的,只要时刻铭记要免俗。卢梭的独特自信在于“上帝铸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碎了”,而我们日常的诗意也是上帝特为个人准备,只待我们自己发现。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即使这样,也要为你的寂寞感到欢喜,在越来越高的精神天空下,“不同的清景”是你手中那段三米长的井绳,助你汲取最清冽的甘美——三米之下,是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样的月光。在万籁俱寂的月夜,在绿柳萌芽的早春,你都可在无声处听见心中滚滚春雷。而美将永远与世人同在,这首歌没有歌词和曲调,却能唤起所有听众的共鸣,只因它本该留在人类心中,抓住它,否则失却!

猜你喜欢

上林花人绿柳
城东早春
纯属虚构
纯属虚构
汪选辉
梦境尚好
樱桃花开
上林师公舞在广西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绿柳系渔舟
等了许久的春天
等了许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