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订单班”学生管理的思考

2017-03-31高晓妍

教育界·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订单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晓妍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的“订单班”。本文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威龙订单班”为例,在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学校与企业在“订单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班 人才培养

“订单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又以实习生的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学生毕业以后到企业具体的职业岗位上实现就业。“订单班”是高职院校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否从心理上接受被订的事实,能否迅速适应企业生活,投入正常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和评价。

一、“订单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学习兴趣淡化,专业认可度低

单从心理上来说,“订单班”学生觉得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有了保障,学习成绩高低便显得不重要。部分学生进“订单班”之前,没有认真了解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也没有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方向以及自己今后所从事的岗位,而是盲目地选择。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来自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或忙于农活,不管学生的成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差。在中专、高中阶段自由散漫,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目的不明确。进入大学以后,更是表现出对专业知识兴趣淡化。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订单班”的学生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没有继续深造或升本科的意识。

(二)心理问题复杂,以自我为中心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生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环境,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呈心理亚健康状态,导致学生身上产生各种不良的习惯。“订单班”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不爱工作、怕吃苦、上班迟到早退、爱偷懒、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不满意企业住宿条件、饭菜质量等。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企业对自己的待遇问题,不考慮自身能否为企业带来利益。

(三)思想摇摆不定,受往届订单生影响较大

“订单班”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往往会产生较严重的思想波动,产生“违约”的想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往届订单生的影响较大。往届订单生毕业以后在企业担任专技岗指导员工作,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实习生有大部分的时间和往届订单生零距离接触。学生可通过与往届订单生交流,了解企业用人情况,工资发放等情况等,对企业进行初步判断;还会通过观察往届订单生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二次判断,进而对企业进行综合考评,当综合考评和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出入之后,他们会在实习期之后提出换工作单位的想法或者单方面违约,这一行为往往使校企合作陷入被动。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对 “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模式的认可度。

(四)恋爱普遍化,感情影响就业

学生通过校园生活的共同学习,感情也随之升温。“订单班”在恋爱时选择的对象并不同样是“订单班”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时就要面临和恋爱对象工作异地、就业方向不同、就业性质不同等各方面的冲突,使学生容易陷入工作和感情二选一的两难局面,间接降低了“订单班”学生的就业率。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和感情的关系,使其在能顺利就业的情况下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订单班”学生教育管理来说又是新的挑战。

(五)自卑、消极的就业心理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自己的人才招聘标准,而是单纯地追求高学历人才,在招聘时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侧重于毕业文凭、荣誉证书和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为了有固定的岗位工资收入,不得不降低就业门槛,低职就业,选择涉农“订单班”。这也间接使学生心理产生波动,使部分学生认为被“订单”是因为企业要求过高、自身条件差或者家庭条件不好导致的。且工作以后从事的也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只能做些简单低级的工作,生活圈子小,生活视野狭窄,加上社会的看法,觉得涉农专业的学生低人一等,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消极的就业心理。

二、学校与企业在“订单班”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缺位现象

“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统一管理,但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不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技术培训,不重视学生能否迅速适应企业环境,而是直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另外,学生实习期间企业未给学生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不适应、怕吃苦、不好学、旷工睡觉等现象无人问责,而是在出问题后直接给学校管理人员打电话,再由管理人员远程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效果,造成了管理缺位现象。

(二)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订单班”的课程需要满足专业技术需要,体现专业特色,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一般按照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授课,弱化了企业专业技术课程学习,造成部分学生专业技能缺失,理论知识面窄。学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需要。

三、“订单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心理指导

“订单班”学生正处在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性格、优缺点等,以便有的放矢,科学地进行心理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分析学生厌学、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全面了解“订单班”学生由恋爱、失恋等产生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真正从内心接受自我,树立爱企业、爱行业的教育理念,树立劳动报酬相匹配的就业观念,克服浮躁心态,踏实工作。

(二)关心学生发展,确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可缓解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学校应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安全、社交和自我实现五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要素,提高学生工作兴趣。企业应做到改善学生的工作环境,关心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地工作。企业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发展,以工作内容和业绩为导向,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学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增设岗前培训制度,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结合

在学生签订“订单”协议之后 ,学校应根据具体需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 ,将校风、校纪、校训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联合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業的环境,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及早融入企业氛围和员工群体。

(四)加强定期巡视制度

“订单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根据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在“订单班”学生的课程设置中,首先应对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区分什么知识技能是工作所必需的,从而有目标,分批次地对知识进行储备。学生在校期间,每个阶段应获取什么样的知识,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就必须与工作业务相结合,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要注重将先进技术引入实际教学中,充实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

“订单班”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需要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深入基层当中,扎扎实实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丽.高校政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6).

[2]李 懂,罗仲耿.三点一线——浅谈高职“订单班”学生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3]陈彪.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管理[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订单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