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膏封包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7-03-30王玉璋
唐 凤,王玉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茶黄膏封包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唐 凤,王玉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PICC;机械性静脉炎;茶黄膏;中药封包技术;外敷;疗效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次数,能减轻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管道[1-2]。但是PICC置管作为一项有创操作,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第2~3天[3-6],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干预效果欠佳时甚至需拔管,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茶黄膏封包技术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409例,其中男289例,女120例,年龄22~87岁。纳入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PICC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③置管侧手臂无肿胀疼痛、无功能障碍及手术史;④无血栓史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者。排除标准:①有两次以上PICC置管史者;②置管时反复穿刺及送管困难的病例。409例患者PICC导管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项瓣膜式导管,型号为4Fr。选取置管后2~7 d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86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按置管日期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0版INS标准[7]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其中0级:无临床症状;Ⅰ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静脉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置管后常规护理 导管置入后的第一个24 h必须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肢体有无肿胀及静脉炎的早期表现。因置管初期活动过度易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致静脉内膜损伤,护士应做好置管后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置管侧手臂避免过度用力、负重及剧烈运动,可多做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1.2.2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硫酸镁湿敷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将9 cm×14 cm的无菌纱布用50%的硫酸镁溶液浸湿,沿静脉走行湿敷于穿刺点上方2 cm处,外用食品保鲜膜包裹,防止水分蒸发。每次湿敷30 min,日间1次/4 h,共3次,每日专人负责观察、评估、护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1.2.3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茶黄膏封包外敷法。采用医院自制制剂茶黄膏(沪药制字Z05190750)及干荷叶(收集夏秋季节荷叶,晒至七八成干,切成片状,干燥即得)。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静脉炎局部范围修剪荷叶(超过患处3~4 cm),具体操作步骤:①将荷叶完全浸没于清水15 min使其软化;②将茶黄膏放入60℃热水中加热5 min至糊状,温度保持在38~40℃;③用压舌板将药物均匀敷布在患处,范围超出患处周边2~3 cm,厚约2 mm;④封包。荷叶覆盖封住药膏,外敷无菌无渗透性敷料,再用无菌绷带缠绕患肢,绷带上下边缘超过敷料2 cm以上,每12小时换药1次。注意事项:封包时要保持指端外露,每小时观察末端血供1次。每日专人负责观察、换药、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
1.2.4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后的第1天和第3天评估患者静脉炎情况。显效:局部症状消除,静脉管壁弹性恢复;有效:色素变浅,局部疼痛消失,静脉管壁明显变软;无效:用药超过一定时间(I级超过3 d,Ⅱ级超过5 d,Ⅲ级超过7 d),局部仍有轻度压痛,静脉管壁硬度和弹性改善不明显。统计显效及有效的例数之和记为总有效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均为置管后2~3 d出现,干预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静脉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炎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机械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静脉炎的一种,通常发生于置管穿刺后48~72 h,是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血管壁而使之出现炎症反应[8]。中医理论认为,PICC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穿刺时损伤脉络以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瘀阻滞,不通则痛;气血不畅,凝聚肌块,津液输布受阻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块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9]。其发病机制在于血淤气滞,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主[10]。研究中采用的医院自制茶黄膏,是以大黄、黄柏、黄芩、茶叶水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大黄具有清热、活血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黄柏、黄芩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增加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茶叶水利于药物作用导入,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另,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能清热解暑、凉血止血,具有抗氧化、抑菌作用。采用荷叶联合茶黄膏局部外用的方法可起到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作用。
3.2 中医封包技术治疗静脉炎的机理 封包是将药物或含有药物的敷料涂敷于患处,并在表面使用无渗透作用的薄膜,如医用敷料或其他材料进行封闭式包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传统中医技术。其适应证为各种证型的肿胀及溃疡创面。由于封闭包裹的形式可形成相对封闭的水合微系统,能有效减慢药液的挥发,增加局部皮肤湿度,促进药液的吸收;同时可加强药物与患处的接触作用效果,维持较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并能保护创面,减少外界的刺激,具有一定制动作用。
3.3 不同干预方法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硫酸镁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恢复血管正常功能,具有防治静脉炎的作用。但因湿敷纱布夏天水分容易蒸发,冬天患者又体感冰冷不适,且若操作不当容易使衣被潮湿,因此降低了患者依从性。结果显示,采用茶黄膏封包外敷治疗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干预后第1天及第3天治疗效果均优于传统的硫酸镁湿敷组。
4 小结
采用茶黄膏封包外敷法在机械性静脉炎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护、对症治疗的优势,可有效改善及治愈机械穿刺性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具有药价低廉、效果明显的特点。相关方法也为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孙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防治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48-50.
[2]郭丽娟,王立,任少林,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5-6.
[3]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2):5-9.
[4]Marnejon T,Angelo D,Abu Abdou A,et al.Risk factors for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J Vasc Access,2012,13(2):231-238.
[5]Vidal V,Jacquier A,Monnet O,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a promising technique[J].JRadiol,2008,89(7-8 Pt1):907-909.
[6]曾登芬,李希西,杨文群,等.留置PICC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4-6.
[7]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travenous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Intraven Nurs,1998,21(suppl):s34.
[8]李亚莉.增强型溃疡膜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23):2161-2162.
[9]王娴,张洁.茶黄膏外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60-1263.
[10]徐玉花,宋秋桂,孙静.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3-545.
R248.1
B
1009-8399(2017)02-0055-03
2015-10-13
唐 凤(1975—),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肿瘤中医护理工作。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课题(编号:201440089),上海市申康适宜技术(编号:SHDC12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