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

2017-03-30王林安

猪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嗜血化脓性毒力

王林安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沈阳 11002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

王林安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沈阳 110027)

栏目协办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感染发病的猪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该病的致病菌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细菌,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1日龄健康仔猪的鼻腔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就可以分离到HPS,患病的猪肺部也可以分离到,但是健康猪肺部分离不到该菌。该菌属于巴斯德氏菌科,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不具有运动性,为多形态、非溶血性和NAD(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细菌。该菌通过猪只的接触进行传染并定殖于鼻腔。1910年,K.Glässer首先发现并报道该病菌。1922年Schermer和Ehrlic首次分离出该菌。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保育阶段,感染2周至4月龄的仔猪。目前共分离到该菌群15个血清型,还有20%以上的菌株不能分型。常见血清型的毒力及致病力也有很大的差别。毒力最强的是1、5、10、12、13、14型,感染的猪只表现为死亡或濒临死亡;中等毒力的是2、4、8、15型,被感染后的猪死亡率不高,表现为生长缓慢和败血症;3、6、7、9、11型是无毒力菌株,感染后的猪不表现临床症状。我国4、5和13型最为常见。副猪嗜血杆菌病目前在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副猪嗜血杆菌(HPS)的致病机理

副猪嗜血杆菌HPS进入机体定殖,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感染损伤机体,这些过程是由其毒力因子决定的。其毒力因子有荚膜、菌毛、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神经氨酸酶(NA)、细菌生物被膜(BF)等。

HPS依靠外膜蛋白(OMP)维持细菌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控制肽、蛋白、脂类或多糖的流入或流出,主动或被动的进行离子或溶质的转运,进行信号的传导,适应性防御功能和催化作用;抵抗肺泡巨噬细胞(PAM)的吞噬是由其荚膜来完成的;菌体表面的菌毛可以黏附在血红细胞表面导致血红细胞凝集,影响血红细胞功能;HPS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LPS)具有黏附、侵入和血清抵抗,可导致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凝血;神经氨酸酶(NA)可以清除唾液酸,从而使得HPS定殖和侵入宿主细胞所需的受体暴露出来,并通过降低黏蛋白的黏性而干扰宿主的防御系统;HPS分泌细胞外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绕形成细菌生物被膜(BF),可以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也是HPS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细菌生物被膜导致机体的持续性和慢性感染。

Vanier等(2006)的研究显示,在各种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下,HPS可以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和微管细胞骨架来帮助其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引起上呼吸道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上皮损伤,纤毛活动显著下降,进而造成黏膜细胞急性肿胀,为其他病原入侵提供机会。低毒力的HPS可以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这个过程是依靠肺泡巨噬细胞的肌动蛋白纤维来完成的,而高毒力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荚膜可以抵抗猪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2 HPS在猪场有两种发生形式

2.1 原发性致病

见于哺乳期——保育期。原因主要有:1)母猪带菌多,通过接触传染仔猪;2)强毒菌株进入猪群导致早期感染;3)不当操作引发:注射疫苗、剪牙、断尾、去势操作中消毒不严格;4)猪群相互攻击导致外伤而感染。

2.2 继发或混合性感染致病

见于保育中期至生长期的猪。

1)副猪嗜血杆菌是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指示病”,即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继发感染;

2)应激:猪群营养性、环境或管理造成猪群应激引发该病;

3)饲料霉菌毒素中毒导致免疫抑制的出现,而造成猪易感该菌。

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被PRRSV及MH感染的猪群,呈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病变。单一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仔猪,经过2~5 d出现临床症状,体温到40 ℃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关节肿胀,痛感强烈,一侧性跛行。强行驱赶时,发出尖叫声,出现侧卧、颤抖、共济失调症状。病猪逐渐消瘦,被毛粗乱,采食或饮水时呼吸加快、咳嗽,鼻孔周围有脓性分泌物,严重的呈现腹式呼吸,呼吸频率及心律加快,节律不齐,可视黏膜发绀,最后因呼吸衰竭和心衰而死亡。

4 病理特征

解剖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白色,腹膜、胸膜、心包膜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症,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淡黄色蛋皮样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肋胸膜、心包膜、肝、脾与腹膜、肠道及关节等器官的表面,或呈条索状纤维素性膜。关节腔积液。

图1 精神沉郁、被毛粗乱

图2 皮肤苍白、消瘦

图3 关节肿胀(多为对称性)

图4 化脓性纤维素性肺炎

图5 化脓性心包炎和胸膜肺炎

图6 绒毛心、 胸腔积液

图7 胸、腹腔化脓性纤维素炎

图8 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图9 副猪关节炎症状(多为对称)

图10 关节腔内滑液清亮或淡黄色

图11 链球菌关节肿胀

图12 滑液黏稠、浑浊浓汁状

5 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引发的关节炎鉴别

1)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是跗、腕关节肿大,一般为对称性,瘸腿,用手捏因疼痛而发出尖叫声,解剖可见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关节腔润滑液增多,积液为清亮或微黄色。

2)关节炎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为化脓状,黏稠,色泽深。关节肿大初期坚硬,表面温度高,后期变软,触摸有波动感,针刺会流出浓汁;少数变硬,皮肤增厚;解剖可见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引发的关节炎诊断时结合发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最终加以确诊。

6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

1)做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使用浓戊二醛及月苄三甲氯铵进行圈舍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应激;

3)在断尾、剪牙、去势、断奶转群或外购仔猪时注射长效头孢预防感染;

4)疫苗免疫:由于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目前市售的灭活疫苗不能对所有的致病菌株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所以要谨慎使用该疫苗。在确定本场流行致病菌株与所选疫苗菌株相匹配时,注射疫苗才有意义。此时初免母猪产前40 d首免,产前20 d二免,经免母猪产前30 d免疫一次即可。仔猪可在7日龄后进行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

5)做好圆环病毒病及猪蓝耳病的疫苗预防注射:圆环疫苗母猪一年普免2次,仔猪14日龄免疫。

猪蓝耳病疫苗:母猪群免疫后稳定场继续免疫,一年2次,不能随意更换疫苗;免疫后不稳定场考虑检测后更换疫苗毒株,以达到有的放矢;仔猪群使用疫苗与母猪一样,14~21日龄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

6)治疗: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取适当的药物,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导致治疗失败。成功方案:头孢+鱼腥草+地塞米松+恩诺沙星。

2016-12-06)

王林安,男,本科,执业兽医师,第一线兽医临床22年,目前就职于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猪药技术部推广讲师。

猜你喜欢

嗜血化脓性毒力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住口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花脚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