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几种产科病的中药疗法

2017-03-30

农村百事通 2017年6期
关键词:胎衣补气乳汁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母猪产科病是影响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防治不当,将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的一种疾病。常以瘫痪无力为主要症状。

病因:产后气血亏损。风邪乘虚侵袭,是常见原因。感受寒湿,气血凝滞也可引起此病。

症状:通常分娩后2~5天发病。初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乳量减少,起立困难,行走时后躯摇摆,严重时卧地不起,后躯瘫痪。

预防:产前怀孕母猪适当运动,产仔时及产后保持猪舍温暖干燥,注意风寒湿邪侵袭。

治疗:本病以活血祛風、除湿散寒为原则。

方1:官桂25克,麻黄、桂枝、秦艽、赤药、钩藤、姜黄各15克,细辛、煨附子、防己、苍术、甘草各10克,红藤(大血藤)为引。煎水灌服。方解:麻黄、桂枝、细辛祛风散寒;附子、秦艽、苍术回阳去湿;姜黄、官桂温行四肢;赤药、红藤活血舒筋;钩藤、防己除湿;甘草调胃温中。

方2:当归、川芎各20克、鸡蛋壳5个。研成粉末。用开水泡后,一日灌服3次,连用4天。

方3:防风、当归、行骨风各20克,独活、桑寄生、威灵仙各15克,杜仲5克。煎水内服。

二、流产

母猪产期未到胎儿下落者,叫流产。

病因:因喂养失调,营养不足,致使气血虚弱,胎元不固所致。滑跌挤压,猛力击打,过受寒冷或因误服药物所致某些疾病,如猪气喘病,也能引起母猪流产。

症状:初期起卧不安,阴户红肿,随着流出黄色或红色的黏液,继而剧烈腹痛,产下未足月的胎儿。

预防:猪舍要宽敞明亮,怀孕后期要单槽饲养,注意饲料营养,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喂过凉饲料,不要粗暴打猪,避免猪舍拥挤和猪滑倒,母猪患病时,谨慎用药。

治疗:母猪流产在临床上很难识别其先兆,多数发现时已经流产。在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导瘀去滞为主。可用下方。

方1:首乌30克,艾叶、当归各25克,黄芪、白术、枯芩、党参、泡参、黄精各20克,橘皮、熟地各15克,甘草5克。将上药共为细末,调入饲料里,分两次喂服,在分娩前两月,连服2~3剂。方中除了橘皮、枯芩两种药物外,其余多具补气养血和调理脾胃之作用。

方2:黄芩35克,黄柏、生地、白术、陈皮各20克,阿胶、当归各15克,白芍10克、砂仁10克。以艾叶为引,煎水服。

方3:将南瓜蒂切碎,拌入饲料里,经常饲喂怀孕母猪,可以预防流产。

三、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指母猪分娩后较长时间胎衣不能全部自行脱落。

病因:实践来看,多数母猪因饲养管理不到位,母猪体质瘦弱,临产经过时间过长,母猪倦怠,造成气血亏损,元气不足,不能正常将胎衣排出。

症状:分娩后胎衣部分或者全部滞留于子宫或者阴道内,也有的部分胎衣垂于阴门之外的。病猪不时努责,行动不方便,精神沉郁,伏卧,有的食欲减退,呼吸加快,时间久了胎衣腐败。阴道流出红白夹杂着带恶臭的污物,奶量减少。因此本病要及时治疗,不然,时间长了,易造成胎衣腐败或长时期过度努责而引起子宫脱出。

治疗:有一部分胎衣脱出于阴门外的,需要手术摘除。如果滞留于子宫或阴道中的,不易进行手术的,则以活血行瘀为治疗原则。可选用下列方剂治疗。

方1:酒军50克,当归、川芎、红花、香附、荆芥、炮姜、瞿麦、急性子各15克,核桃仁、甘草各10克,芡实叶5克。将上药煎水内服。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芡实叶可和血补气;核桃仁、红花、急性子、酒军、瞿麦破血止痛;荆芥、炮姜去恶散瘀;香附理血气;甘草缓和诸药。所以,本方具有补气养血、破血散瘀之功效。

方2:通草20克,银花、核桃仁、益母草、冬葵子各15克,牛膝、瞿麦、桂心各10克。水煎分两次服。

四、产后缺乳

本病常见于老弱母猪和初产母猪。因气血不足,造成母猪产后乳汁少,或者有的母猪没有奶水。

病因:多因为饲养管理不当,猪体瘦弱,气血虚,不能生化乳汁;或者是初产母猪较小,而产仔又过多;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经脉壅滞,气血循环不畅等因素,皆可引发此病。

症状:食欲、精神、粪尿等无异常变化。产后乳房松弛,乳汁少或完全无奶。治疗:以补气养血、生化乳汁为原则。

方1:王不留行40克,白芍、当归、黄芪、党参各20克,通草、白术各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一次拌入饲料喂食,连喂2~3剂,乳汁即见增多,效果较好。方解:党参、白术、黄芪补中益气;当归、白芍补虚养血;王不留行、通草通经活血,生化乳汁。

方2:黄芪30克,当归、通草各15克,白芷10克。研末混食内服。

猜你喜欢

胎衣补气乳汁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乳汁点目需谨慎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探索
母猪胎衣不下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SF?6气瓶加热服的研制
治疗牛、马胎衣不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