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内容

2017-03-30

农村百事通 2017年6期
关键词:结构性三农供给

编者按: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本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今年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说了啥,有啥大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记者:“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的一号文件这样开篇,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请问:“新的历史阶段”的具体含义又是指什么?

唐仁健: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判断。首先,这是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判断。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其次,基于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慢了,国家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我们看到,一方面,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库存量也在增长。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2324亿斤(合6162公斤,编者注),进口粮食却高达2500亿斤(合1250公斤)。这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产出来不见得卖得出去,只好进仓库。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产生的问题。

记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结构调整有什么不同?

唐仁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总体把握以下三方面:一、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衡量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优不优、效率高不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要着眼农民、关注农民,得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二、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对青山绿水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三、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记者:库存多了,还要不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

唐仁健:要强调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绝不意味着可以不再关心基本供给量。像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一定数量的粮食保障是不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记者: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怎么调?怎么改?今后该种什么?

唐仁健:文件给出了“三大调整”方向:一是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说具体一点就是,种大宗农产品的要瞄准“优质专用”,种其他农产品的要瞄准“特色优势”。二是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产和发展空间。三是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记者:有人提出,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唐仁健: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一方面,确保增量;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一号文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的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撬动。就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

总之,通过多措并举,确保“三农”投入不减。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政策亮点?

唐仁健:一是在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的田园综合体。

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节水。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政策举措。当前,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潜力巨大。一号文件提出,允许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开发,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一要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二要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在农业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分”的层面彻底,但“统”的层面不够。因此,一号文件提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乡村规划欠科学、住宅设计人才不足是一个瓶颈制约。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猜你喜欢

结构性三农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赞分盐镇裕牛村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