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风雨过后见彩虹
2017-03-30余玮
余玮
艺术上坚持“做主角”
新中国成立后,秦怡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个时候秦怡的演技已经成熟,在20世纪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五六十年代,她在多部影片里均有出色表演。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筹拍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在众多备选剧本中,挑出了《女篮五号》。谢晋导演挑选的第一位演员就是34岁的秦怡,让她扮演“女篮五号”的母亲林洁。
秦怡在片中因有不少赛球的场景,她必须学会打篮球,每天像运动员似的严格训练。秦怡对饰演林洁这角色却不觉得费力,林洁凄楚惆怅的一生,秦怡并不陌生,因为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遭遇,远比林洁的曲折丰富。秦怡对林洁心理变化把握得十分准确、层次分明,感情流露真实自然。
1957年7月,《女篮五号》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银质奖章,随后在开罗首届中国电影周上展映。
1959年,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中表演含蓄而凝重,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崇高境界。在大家的努力帮助下,秦怡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角色。小说《青春之歌》原作者杨沫说:“秦怡同志表演的林红,是我最喜爱的。从她的表演,我才深深体会到演员的魅力。”一时之间,她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之一。秦怡说:“如果艺术家能将自己从心底流出来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在银幕上,那将是十分幸福的。”
《浪涛滚滚》是秦怡在“文革”前拍的最后一部电影。她扮演工地党委书记,比较深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夏衍看了两场戏的样片就说:“有了,有了,秦怡掌握住这个人物了。”周总理看着样片,会意地笑了。他说:“精彩,很真实。”秦怡庆幸的是,她始终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电影界老同志、老前辈的关心与支持,得到观众的厚爱。
进入花甲之年后,秦怡也没有放弃努力,她的演艺事业迎来了一番新的天地。1983年,她又接拍了《青山夕照》和《雷雨》两部电影。在《雷雨》的拍摄过程中,由于任务很紧,基本每个演员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秦怡也不例外。她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角色扮演,也再度向观众展示了她不同凡响的演技。
秦怡从大演员干到小配角,都是认认真真的。她从艺、为人一个样,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赋予自己的性格因素,因而更显艺术魅力。乐于“跑龙套”、做配角的秦怡,在追求艺术时却毫不“谦虚”,坚持要“做主角”。一位电影学院的教授曾如此评价:秦怡演戏,一点都不“演”!
一生最出色的角色是母亲
1957年,秦怡的丈夫金焰应长影之邀拍摄《暴风中的雄鹰》,因西藏外景地天寒地冻,剧组人员只有靠吃烤羊肉充饥御寒。由于大量喝酒,引起胃出血,为了剧中“老巴尔”的角色,金焰带病坚持把戏拍完。次年,金焰在民主德国拍片时,身体每况愈下,待回国修改剧本时,在北京突然病倒。1962年,金焰做完手术,却留下了综合性倾倒症,倒在了病床上,一病就是20多年。
自此,金焰永远离开了银幕,秦怡在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的同时,还要抚养日渐长大的儿子。
舞台、银幕上倾倒众人的秦怡,生活中却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1965年,正准备考高中的儿子金捷突然发病,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后来她自己又被查出肠癌,立即住院做手术。手术后没多久,她就动身赴干校参加劳动,一去就是两年。病情不仅没复发,而且奇迹般地痊愈了。
“文革”中,秦怡因主演电影《北国江南》,成了文艺黑线重点批判人物,抄家、挨斗、关牛棚……这期间老母亲去世,金焰也被下放干校。缺少照顾的金捷,病情时好时坏,药也是吃吃停停。到1978年,金捷病情加重,从忧郁症转为狂躁症。于是,在拍摄《海外赤子》时,秦怡把金捷带在身边,来到海南兴隆农场,母子俩同住一个房间。发病时,金捷痛打让自己吃药的妈妈,一米八一的大个子,抓住秦怡不放,拳头雨点般砸下来。秦怡用双臂抱住头部保护自己的脸,转身让金捷打她的背和腰,她想,儿子打自己就不会去打别人了。她哀求儿子:“别打妈妈的脸,打坏了脸,妈妈就不能工作了。”她知道儿子是被疾病折磨,所以不论怎样打,她都不还手。令她欣慰的是,金捷虽然得了病,但画画一直很有天赋。
上天把惊人的美貌赐予秦怡,又在生活中设置无数的磨难。丈夫金焰患病卧床20多年,1983年撒手人寰。2007年3月,59岁的金捷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痛苦与不幸从来都没有让秦怡消沉,一次次战胜生活磨难后,她获得了更加从容淡定、光彩照人的大家风范。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秦怡,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说的:“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晚年,秦怡说:“生活,就要学会面对。心爱的儿子去世后,我几乎活不下去了,但再伤心也没有用,总要去面对现实、迎接新的工作与生活。”
秦怡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她的生活过得很节俭,事事精打细算。但每逢遇到需要她做慈善时,她都出手大方。
秦怡的一生经历丰富,却也坎坷。婚姻的挫折、儿子的病痛,命运似乎一直在家庭生活上对她不公。而她却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着生活的不幸,用坚韧不拔的情执着着对艺术的追求。正因为秦怡这份深沉的爱,她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和“十大感动母亲”。
想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秦怡虽已进入暮年,但风韵犹存。见过秦怡的人都说她很美。即便是90多岁的高龄,也没能夺走这份美丽。“在常人来看,七八十岁,就该安安稳稳在家里,她完全不是这样,到现在她还常常在想:‘我年轻的时候游泳还没学好,我以后还要学电脑,还要看剧本。”女儿金斐姮说。
拥有健康的身体,跟从小的体育锻炼和乐观放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时代的秦怡喜欢运动,像打篮球、跳平台、吊单杠、爬竹竿这些男孩子的运动她都喜欢。谈到自己现阶段的健身之道,秦怡微笑着说:“我平时靠散步与快走来锻炼身体。外出办事时,只要距离不是很远,我一定步行前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行走增强了我的体质,我感谢行走。”
秦怡出生于1922年农历正月初四,当晚正是江南民俗中迎接财神的时刻,所以有人称呼秦怡为“财神奶奶”,而业内人士更喜欢将她称为中国电影界的“维纳斯女神”。和秦怡聊起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财神奶奶”对“财神爷”不在乎,“维纳斯女神”的立身处世原则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行之有道。
在晚年,她仍然为中国电影在奔忙。2009年,出访美国的秦怡参加了当地的“无声电影展”,电影院里无声的画面配合现场乐队的演奏所带来的视听效果,让她心念神动。于是,当3D、IMAX技术逐渐主导电影的时候,由她发起并筹资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在2010年成功举行并获得广泛赞誉。
“现在我们的无声影片都放在电影片库里面,很少再放了。经过这样的艺术处理之后,很多无声影片就能重新跟观众见面,而且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秦怡这样介绍自己的初衷,“我觉得,把这样一种从没用过的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带回中国,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电影人应该去努力完成的使命。”
秦怡关心残疾儿童,常去阳光之家进行慰问;关心慈善事业,捐献儿子的画作进行义卖;关心电影事业,经常奔赴各地与电影爱好者进行交流;出任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祝福大使和荣誉馆长,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甚至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期间,还给医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所有这些公益活动,秦怡几乎从不拒绝,原因是“总觉得这些事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接受了邀请,她总要精心准备,即使是在晚会上客串一段最熟悉的朗诵,她也要在家里一遍遍排練;如果是去作讲座上课,她更是要花上十几倍几十倍的时间去备课。秦怡说:“现在,我虽然演的角色越来越少了,但我想演的‘角色却越来越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可以为我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加强学习创造条件,使我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去跟上时代的步伐。”
秦怡不喜欢被人称为明星。她微笑着说自己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她说:“只要有理想就会有追求,只要有追求,你就会永远年轻。”从这里,可以找到秦怡永葆美丽的答案:相由心生。在秦怡的心底,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份伟大无疆的母爱。这种精神和爱不仅温暖了社会、激励了年青人,也滋养了秦怡。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秦怡身上散发出的魅力和余香成为她的特质,使每一位接触到她的人都能感受到美好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