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诗词情缘
2017-03-30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自信何来?首先来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更源于坚信中国文化、中國智慧对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巨大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引起广泛关注。吟咏习近平用过的诗句,人们可以感悟他治国理政的情怀与智慧、胸怀与自信。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责任担当,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此语出自《诗经·召南》。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写一部中国梦“简史”,蕴含着历史的沉思,激扬起奋斗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在胜利日大阅兵的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以《诗经·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让“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声振聋发聩。
——2016年9月,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化用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杭州的江南韵味;引用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中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号召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很有感染力,为这次盛会留下了难忘的中国印记。
不仅引用古典诗词,习近平还曾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真意切,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明志篇”。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文/辛识平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