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探究
2017-03-30殷婷婷主雪梅赵翠莲张娟
殷婷婷+主雪梅+赵翠莲+张娟
摘 要:以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建的意义及现状,探讨了高校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优劣势,提出高校应借助自己的专业人才和特色文献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工作,创建自己特有的文献资源馆藏,并将其纳入当地的地方文献资源库中。同时,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也应反哺高校,彌补其文献资源的不足,并为其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设置和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依据,实现地方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收集渠道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4.024
地方文献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经济的发展、地区的开发、文献载体的日益丰富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一部门对地方文献资源完全“占有”的愿望已不可能实现。在地方文献资源整合过程中,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已成为大势所趋。构建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1 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意义与现状
地方文献具有历史与学术双重价值,它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地方特征,综合反映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民情风俗、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是人们探究某一区域的历史发展、制订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该区域的经济建设、科技研究、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不可替代的因素。然而,地方文献因其存在的鲜明区域性、形式的广泛性(不仅包括传统的印刷型载体,还包括碑文、作者手稿、文件档案、录音、影像等文献形式)、历时的跨越性等因素,必然在搜集、整理、留存上存在着零散、断档、保存不当、缺乏管理等弊端。
以沧州地区的地方文献保存及整理现状为例,沧州作为大运河旧埠、武术杂技之乡、诗经传承地、纪晓岚故里,其地方文献资源包罗万象,丰富而极具特色。然而据调查,这些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利用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①沧州市图书馆作为沧州地区最有影响力且馆藏资源较为丰富的公共图书馆,其在地方文献搜集整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馆设有特色馆藏专区,收录了沧州地方文献2万余册,以沧州地方文献,武术、杂技、运河、诗经、纪晓岚、张之洞、张岱年等专题文献为特色资源,在馆内建成了沧州作家专题文献馆、纪晓岚专题文献馆和书画专题文献馆等。这些特色馆藏既有纸质文献,也有图片信息,但是这些材料相对零散、存本较少,有些还不提供外借服务,这就导致读者在研究某一地方文献时不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材料与信息。②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作为教育厅直属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曾经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也是解放后我国最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该校图书馆保存着较为完整而珍贵的水文图纸与水文资料,是研究水文水利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这些特色资料开放有限、利用率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他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也存在着类似的局限性。高校馆之间、高校馆与公共馆之间的馆际沟通不够通畅。因此亟待构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
2 高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优劣势
在2015-12-31教育部教高〔2015〕14号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总则部分写道: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同时在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部分第二十三、二十四条提出“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因此,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做好教学、科研辅助工作的同时,应积极融入到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中,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政治理论构建、科技发展、文化繁荣提供服务。目前高校的发展及专业的设置越来越倾向于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随着专业的调整及科研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地方文献资源的配置。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高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势在于其地方性。高等学校如果想在众多院校中居于不败之地,且发挥其作用,必须立足于地方,在地方建设上下文章。地方高校作为当地的最高学府,有着较为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与现代化办公教学设施,同时还储备着大量有专业知识、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有效资源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次,高等学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其教学及科研的努力方向。随着高校教育趋于地方化,高校与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逐渐密不可分。为满足与适应地方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日渐地方化。这就必然使高校在专业设置及科研研究方向上逐渐趋于地方化。这种地方化趋向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高校图书馆能为高等学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服务教学、为科研提供情报来源的重任。随着高校教学内容及科研方向的地方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高校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文献资源建设保障不足及缺乏有效的法律规章保护两个方面。高等学校对其图书馆的教育经费投入决定着该校图书馆受重视的程度及能否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在一些经费较少的高校,对于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有限,这就大大制约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有限的经费只够购买有限的文献资源,甚至为了检查达标,一些高校馆以特价书充斥馆藏,这些图书质量差、利用率低,无法满足文献资源的共享。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会存在权责不明、分工不合理、沟通协调不畅等弊端,如何有效的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高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途径
3.1 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应建立健全一套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有效管理、保障机制。在依法治国的国情下实现共建共享最重要的是有法可依,当地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应出台一套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还要设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保障机构,管理协调参与的各方成员,使他们能有效布局、明确责权、合理分工,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地整合与共享。
3.2 拓宽资源收集渠道
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应最大化地拓宽资源收集渠道。無论是高校、高校馆还是地方公共馆及其他文化机构,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和文献资源优势,拓宽渠道,对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极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构建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共享格局。
3.3 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数据化
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应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数据化。随着信息化服务的急速发展,纸质资源的利用逐渐表现出了它的不足之处,将地方文献数字化,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地浏览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
3.4 不断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应不断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人才的合作与交流。馆员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较丰富、科研学术能力强的馆员担此重任。因此,这些馆员不但要有过硬的图情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丰富自己的学识,加强与兄弟馆的交流与合作,扬长补短,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与地方接触的日益频繁,作为地方社会共同财富的地方文献,已经不能被某一机构或部门独自享用。高校与地方应打破樊笼,结合本部门实际与当地特色,互相借鉴、互为补充,共同建立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地方文献得到最大地发挥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肖远文,黄卫华,李文彬,等.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02).
[2]赵颖.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J].兰台内外,2012(03).
[3]黄洪基.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4).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