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工作室制”教改思路辨析

2017-03-29周雪松费晓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

周雪松,费晓萍

(荆楚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工作室制”教改思路辨析

周雪松,费晓萍

(荆楚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国内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对地方高校而言,不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还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建设一支产、教、研均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推行都不失为有益且有效的一项教改途径.但对于尚未或正准备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厘清“工作室制”教改的得失,并预先做好大量的规划准备工作,对"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行将大有裨益.

工作室制;地方高校;教学改革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从“被发现”到兴起、重视,在中国也只有极短的时间.当前,国内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地方高校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和制度并不太多也不太适用.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制要求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训练,其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拟真化要求,十分符合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转型精神.对地方高校来说,不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还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建设一支产、教、研均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推行都是有益且有效的一项教改途径.然而,地方高校在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前,或应先思考并厘清以下几点:

1 辨明“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前景与内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启承发展得益于德国魏玛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其创办人格罗皮乌斯在著名的《包豪斯宣言》中称“艺术是教不会的”,而手工艺技术是可以传授的,“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其教育理念中的“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完全契合“十二五”以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产学研结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包豪斯的设计教学都是围绕着“工作坊(Workshop)”来开展,而现代“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其实是对“工作坊”模式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国内最早成立工作室并开展教学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其时为1959年.上世纪80至90年代,“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国内艺术院校中被广泛推行.现如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工作室课题”式教学模式,广州美术学院的“教研室+教学工作室”模式,都是在践行“工作室制”教改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院校特色教学模式.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室制”教学开展得更普及.需要注意的是,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工作室制”教学改革获得明显成效的院校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其应用的专业往往以艺术设计类、机械制造维修类、电子信息技术类为主.可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前景广阔,甚至有学者提出“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那么,“工作室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呢?

从文献整理来看,现代“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以工作室为基本教学单位,由专任教师负责,行业专家、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基于真实市场项目实施,强化校企合作并使产、学、研有机结合,能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组织学科竞赛、开展项目研发,以培养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为终极目的.其相对于传统“班级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有效弥补了“教育与市场脱离”的问题;校企合作为教师达成个人专业追求提供了施展的平台,企业以较低投入获得项目的市场效益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铺平了道路;二是拟真化运作的全程项目教学,在做中学,以实际操作替代教室里枯燥的分析讲解,避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诟病;而教学中被采纳的项目成果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教学的效率将得以极大的提升;三是工作室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而开放,师生间同时存在师徒、同事、合作伙伴的关系,合宜的情感有助于知识经验的传递,学生也很容易在团队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业意识;四是工作室多以双向选择的方式来组成教学团体,在这一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生与生、师与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助于共同提升.

如上所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某些专业、某些课程中,确实要优越于“班级制”教学模式,但它不是万能的,专业教学应遵循专业本身的知识传递规律.地方院校尽管多数开设有艺术、机械、信息技术类专业,但在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前,仍应结合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校内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的配给状态,有针对性的施行教改,更不能借用成功院校的制度措施生搬硬套.

2 制定合理的工作室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工作室教师从哪里来?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以项目实操实施教学,以行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管理教学.由此而确立了“工作室制”不同于旧有职称评定标准的人才准入标准,也即是说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不一定是高水平的工作室教师.工作室教师聘任还要打破人才选用的旧有桎梏,敢于吸纳地方上无职称、低学历的行业精英.一如包豪斯在Workshop中实行的“双大师制”,“形式大师”即为专任教师、学者,“工艺大师”即为行业精英、手工艺人.

在工作室聘任制下,专任教师主动选择、公平竞争,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人可以得到一展所学的机会和平台,工作不再是被学院、系里安排的任务,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竞争与忧患意识.以前,只要进入高校,尤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几乎就成为一名“终身”教师.而在国外,“非升即走”已成为一种通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依托于行业市场,随学生诉求、社会需求的变化就不免有建、撤、分、合,人才流动也会频繁.这时,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谁来评价?考核标准怎么定?还能再简单的计算工作年限,比较论文数量吗?“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这又是工作室教师聘任制的重要一环,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对教师的续聘、晋升、调薪和奖惩提供依据,是维系工作室健康运作的关键.

由上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室教师聘任制度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推行的保障,也必然会改变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

3 建立并落实工作室周边各项配套措施

有学者认为,实践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否落实,可从三点研判:一是学生是否能在工作室的学习中拿到学分,二是教师在工作室的工作是否算作教学任务,三是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后是否发展了专业技能.鉴于此,“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实施中,至少需要考虑以下配套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完备的设课、选课制度.地方高校现行的普遍为学年学分制,它表现为既有学年制计划性强、课程分类严密完整的特点,又在课程的选修方面,体现出让学生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学分制长处.实现“工作室制”下的学分管理,就要将工作室的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意味着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分流.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一方面落实了学生的学分获取,另一方面原课程体系中分流出的课程课时量可用于落实工作室教师的工作量.

3.2 建立符合实际的工作室教师工作量核算体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十分灵活,体现在工作室导师依据其所承接的真实项目安排教学内容时,在时间与地点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班级制”教学.尤其如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到工地、项目提供方、审核、管理单位等不同地点的往来,项目时长又不能精准确定.反之,如果固定学时,并完全将教学场所固定在工作室内,或因安全顾虑不允许师生外出工作,又失去了其教学实践意义.因为这种教学时数与场所的灵活性,工作室教师的工作量核算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院校实践中或可以每生学分数为基本计量单位.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是否完成其职责的重要的数量标志,又与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工作室教师在工作室中的工作必须纳入常规的工作量核算,才能保证“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顺利施行.

3.3 建立可行的财务、资产管理审查制度.“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施行过程中,前期需校方投资,由于真实项目的引入,期间又可能有地方企业商业行为的参与,工作室自然会产生资产和财务的管理问题,这本身就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校方、企业、教师个人、学生个人间的经济往来,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机制、审查机制,促使四方积极互动、共同受益,是管理者必须要思考和重视的.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室项目本身可以包含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商业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学校在纵横向研究经费使用、竞赛专项拨款等方面也要作针对性的规划.

除上述三点外,为确保“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落地生根,还应考量国情校情,结合院校本身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和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找准方向,制定符合实际、个性化的配套措施与制度,以此推进“工作室制”教改的施行.同时,我们仍要清晰的认识到,校内工作室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人、培养人才是最终目的,所有的配套措施都要围绕教学来制定实施.

4 循序渐进地实践并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正如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在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中,是需要足够的完善成长周期的.“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施行,也必然不可一蹴而就,同样需要确立分期目标,逐步加强改革力度,扩大改革成果.

在“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初期,可以依托校内优秀师资的社会影响,选取与地区经济结合紧密、发展潜力较大的方向,先建设一批工作室.在工作室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采取真实项目与虚拟项目互补的做法,先把框架搭建起来.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出台相应的各项配套制度与措施,并整改人才培养方案,将“工作室制”纳入原有的教学、科研体系.这一时期,应以制度建设为主,相应提高激励力度,确保工作室建设初见成效,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此时,可先树立一批有成效的工作室为典型,以点带面,将师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并逐步健全相应学科专业门类的工作室,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相应学科或二级学院内得以普及.

在“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中期,应尝试吸引当地企业加入进来,教师进入企业任职,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企业代表则走入课堂,将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项目、真实需求带入教学过程.获取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真实项目,建立理论与实操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诉求.在师、生、校、企合作共赢的利益驱使下,各项制度、措施逐步完善,工作室间竞争合作并优胜劣汰,又在建设的过程得以升华,凝炼出各自的特色以获取优势.随着校企合作深入,工作室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固定工作室与临时工作室并立,导师工作室与学生工作室共存,校内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工作站同设.同时,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团队依附于工作室建设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或将历经很长的时间.

在“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后期,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标志.教学模式的推行,最终应以形成相应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

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传统“班级制”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转换为学生可自由选择,灵活并贴合实际实践的开放式教学,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助力巨大.这一教学模式经国内高校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其在艺术设计类、信息技术类和机械类等专业是行之卓有成效的,而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开设有这些类型的专业.这种注重工学深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创新创业,有利于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尽管其发展尚不完善,亦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局限,但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任何对“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仍然意义重大.

〔1〕赵芳.艺术院校导师工作室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2〕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21-25.

〔3〕李磊.主体觉醒——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六工作室设计教学研究 [D].中央美术学院,2016.

〔4〕王凯.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72-73.

G642.0

A

1673-260X(2017)04-0216-03

2017-02-12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荆楚造物文化调查与传承研究(15Y173);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改革可行性研究(JX-201613)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