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高教改革对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7-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德高教德国

秘 涛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2.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德国高教改革对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启示

秘 涛1,2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2.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系列基于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如何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如何构建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中德两国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践中存在一些共性,在改革思想层面又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中德两国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各自特色与差异对比中,积极挖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品质和内涵.

德国教改;社会价值;发展共性;改进思路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作为时代主题,不仅在我国颇受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同样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2002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确立的“十二条教改建议”,成为深化德国教育改革领域的重要思想与行动策略.对于任何改革,通常是基于某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德国教改建议,同样遵循了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即“以普遍主义的促进代替精英主义的筛选,以充分的开放思想代替封闭的落后意识,以人本化的调控代替传统的行政的管束”.[1]反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管理都体现了时代特色,而综合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理念,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为此,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体制层面上,全面审视德国高教改革的方针和指导策略,为促进我国高教体制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1 中德两国高教体制改革所体现的思想共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迈进.办学方向更趋多元、教育理念更加开放,学术风气、价值取向也更趋平等.总体来看,从高教体制建设与发展上,我国高等教育与德国高教改革实践在管理思想上具有一定共性.

(1)生本素质教育作为主体,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

提升学生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人才的社会价值,无疑将成为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方向.对于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水平来说,直接关系到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挖掘管理潜力,提升高等教育管理层次,增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其关键在于提升人才的社会价值,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路线,顺应了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在国际化融合过程中,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2)坚持开放管理理念,强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性

解放思想,兼容并蓄,以充分的开放式管理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管理透明性、公开性上,立足教育实践和管理现状,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针对性,拓宽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同样,在德国,为了最大范围确保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环境,在管理理念上坚持开放式思路,不断优化高等教育体制重心,使其与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相契合,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入.

(3)围绕终身学习,实现人才培养与高校体制改革的广泛融合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将终身学习作为未来高教体制改革的趋势,并着重从人才梯度化发展模式上,科学构建研究型人才、功能型人才的发展机制,拓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同样,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拓宽分层化教育体系.如德国高校有综合性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科技大学及职业学院,主要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可以看到,在德国高教体制改革实践中,立足高等教育的广泛性,从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保障环境上,来渗透终身教育理念,并从人才的长效性、持久性上来增强人才的学习意识,推进高等教育人才整体社会价值的发挥.

2 中德两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差异性

(1)高校教育形式与社会价值的差异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上具有阶段性、动态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高等教育思想的不断产生,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不断加快,对教育形式及人才培养方向也进行了调整.总体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远景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于全方位培养人、发展人,在于通过分层化教育管理体系来构建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之路.[2]对于德国高等教育体制,其教育形式立足人性化改革,将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性作为改革重点,并从提升人才的人性化特征作为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品质的基础.如在体制改革总方针上,强调教育体制的全面性,并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和强化改进.德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化,增强了教育体制创新的整体性,也将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人才的个性化成长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2)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侧重点差异

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战略中,我国高校改革始终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并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作为深化改革的动力与方向.[3]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多元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发展上,偏重于针对性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搭建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广阔发展平台.比如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功能型人才的需求迫切,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就是要围绕社会人才需求来不断提升人才的价值.但与德国高教改革相比,德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普遍性加强方式,突出改革的全面性,以形成泛化改革主体思想,降低了体制改革的针对性,不利于对德国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上的提升.比如在德国高校管理策略上,多进行整体性调整,涉及的范围广,而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改革,以致于在改革实施中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体现的针对性策略,有力的弥补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高校教育体制评价上的差异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然需要从评价机制上来修正改革举措,来促进改革成效.对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评价体系,中德两国具有较大差异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重点在于找不足,并给于弥补和完善,以利于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特色.相比而言,德国在高等教育改革重心上,将全面性作为提升整体性水平的核心工作,尽管整体水平获得了较大提升,但由此带来的发展方向更易模糊.可见,中德两国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评价机制上存在差异,我国的评价体系注重针对性评价,强调对教育体制内部各问题环节进行改进,而德国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全面性评价思想的运用,有助于拓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3 完善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立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从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体系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校而异制定不同的改革策略,增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针对性,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统一.[4]我们从德国高教改革举措分析中,来借鉴其全面性、人性化发展理念,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差异性实际,来打造不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特色.

(1)推进素质教育,打造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全球化带来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而深化高教体制改革,必然需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中,拓深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综合知识面,关注多学科交叉学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对于地方性高校,要从办学方向调整上,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不能过度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因地制宜的培养符合地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在素质教育发展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提升,更要从校园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的融合上,渗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责任感、价值观、匠人精神等品质教育,鼓励和发扬大学生的拼搏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自我价值.

(2)立足教师管理来营造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软环境

教师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教师管理体系是构建高教体制改革的重要模块,要从教师管理机制建设上,为深化高教改革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主要从扩大师资数量、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上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从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教育上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第二改进教师激励评价机制,要融入多种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热情,来全面考查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细化奖惩方案,做到客观、公开与公平;第三确保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从老、中、青师资配合上,注重职称、科研、教学能力的协同,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带领新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第四是构建多层次教师培训成长体系,从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成长空间,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3)注重课程资源建设,突出教育特色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突显高校特色,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普及优秀教育成果的主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中,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难以呈现最新科研成果,尽管各院校也制定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计划,但在精品课程资源标准及教学特色上,与国外名校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在教材开发上,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提升教材资源的前沿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本学科重点高校展开教材协编方式,来提升教材特色与质量.

(4)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破解高教体制改革难题

深化高教体制改革,要注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鼓励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的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教师要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以高度责任感来制定教学方案,营造学习氛围;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自觉遵守学习秩序,认真配合教学计划,完成学业;管理者要强调服务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来明确责任,确保人性化管理.

(5)下放高等教育权力,推进高等教育自主性发展

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难点来看,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制约改革的重要阻碍.要想转变管理体制,必然需要科学下放高等教育权力,让高等教育能够结合教育实际来自主完善.权力下放,一方面要将基层管理者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权体系中,让基层管理者能够发挥其监督与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要赋予高等教育自身的选择权,要能够自主科学选择教育对象,突出高等教育的质量.

4 结语

从教育制度及改革方向上,我们从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优点与成功经验对比中,来拓宽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交流途径,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世界接轨奠定了基础.同时,强化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性,需要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上,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学生为本,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内在品质.

〔1〕孟虹.继承与创新: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1):54-69.

〔2〕钱民辉.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总是处在两难之中[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5):35-42.

〔3〕唐汉琦.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兴起——基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5(04):69-74.

〔4〕唐莉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201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4(21):38-41.

G649.2

A

1673-260X(2017)04-0155-02

2017-01-13

猜你喜欢

中德高教德国
高教明星“猎鹰”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双月刊)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