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型期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7-03-29朱彦飞
朱彦飞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对转型期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朱彦飞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转型的关键.构建“人才引进-培养措施-认定评价-激励制度”四位一体的“双师双能型”民办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四位一体”;队伍建设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亟需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充分认识当前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主要培养高素质及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人才发展需求.现阶段,构建高素质及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还有民办高校.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人才供需要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稀缺符合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创新意识高素质及技术型人才,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趋势,鉴于该市场需求下,逐步成为大多数高校人才栽培的“指南针”,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培养理论人才转化成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为民办高校,加大转型发展力度,可以提升民校的办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目标在于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做好生产工作、建设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所以说,高校必须加大技术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应用型”原则,来设置有关培养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系统,促使高校毕业生可以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构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线,针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加以优化,并且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高校会不会成功转型,教师是关键因素.假设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没有拓宽自身视野,培养出的学生难以具备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从国际角度分析,先进国外高校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德国的应用型科学大学,诞生于上世纪,目前属于著名的高等院校,在招聘教师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均有超过5年的教育工作经验.高校注重与区域产业结构进行紧密联系,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的兼职教师,与传统的大学相比,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民办高校要想转向应用型学校,必须对教师结构实施优化调整,特别是在岗教师,应当强化其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或者是举行定向培训活动.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要具备产业工作背景,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型人才,来充当专业化建设示范型教师.具体的来说,构建应用型高校要求引进创新型教师.
2 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1 民办高校教师来源的局限性与不稳定性
目前,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认可度还不够高,当前招聘的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职称起点低、年龄均数低,缺乏教学经验,而兼职教师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与学校无关,他们只取得相应的课时费,讲完课就走,同时存在队伍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的情况.
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目前肩负着基础性理论教学任务,还有专业人才培养责任.然而该类型教师,多数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或者是研究毕业生,他们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导致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有些教师缺少专业技能,致使大学生学到的以理论知识为主.加之有的教师相对年轻,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难以很快适应民办高校的环境,容易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严重时部分教师视民办院校为跳板,从而教师的流动率比较高,据统计达到30%[2].由于教师资源的制约,并且存在不稳定性,本质上使得民办高校很难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2.2 对于“双师双能型”意识流于表面化
人的价值认识,往往决定了人的行为.目前在民办高校内部,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重要性,导致思想认识利于表面化,导致高校在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模式中,出现严重的应付现象.通过笔者调查,有些民办院校在办学方面,还存在功利主义色彩,往往重视跟前利益,缺乏长远战略性目标规划,在“双师双能型”建设上投资比较少,随意到企业或者其他高校临时借调应聘人员,缺乏完善的用人制度,大部分育人、用人以及留人制度,缺乏科学性、高效性、规范性、公平性、公正性.这样,不利于激发教师任职的积极性,难以发挥高水平教学作用,长期性留校任教,所以导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统一化政策标准,在相关文件内容中,针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存在观点迥异现象.不同省及市教育相关部门,在理解“双师双能型”教师界定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地区建设标准差距非常大.例如,建设标准具有多样性特点,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民办高校在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呈现大量的问题,进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无法做到完善性与规范性操作.
2.3 民办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上缺乏实践技能锻炼机会
首先,民办高校满足应用型需求的师资结构过于单一,具备有关行业背景老师并不多,作为民办应用型院校,很少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性机会,高校内部培训基地建设存在滞后性,尚未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其次,有些企业不同意,教师参与定岗实习工作,即是生产计划局限,促使高校对教师的发展缺少科学规划,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难以经过实践性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更无法转化成“双师双能型”教师.
2.4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管理政策缺失与激励不足
当前,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是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特别是对民办高校督导力度较弱,管理的具体政策和制度保障还相对欠缺.在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上,采取的还是以往普通教师评审的指标,没有针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门指标体系,并没有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现阶段,在评审民校教师工作中,仍然以论文数量和质量为主,较少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审核,并且缺乏考核体系标准,导致职称评审比较重视理论,关注实践较少.此外,民办高校引用的企业员工,具备的企业职称标准难以协调于高校的职称标准,导致企业职工不能长期任职在高校,做好教师工作.
同时对于表现出色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还有可能因为把时间和精力较多花在实践上而影响个人发展,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发展.
3 “四位一体”模式促进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位一体”,即“人才引进-培养措施-认定评价-激励制度”,对于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培养措施是基础;认定标准是培养和评价的指南针,决定了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方向;评价体系有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质量的巩固和提升,是教师队伍的质量保障;而激励制度为培养、认定和评价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四位一体”将有效促进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1 改变引进模式和引进标准,充实“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应用型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改变以往的引进模式和引进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培养.结合学校专业特点,重点选拔有企业背景、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来校担任专业课、实践课教师,选拔指标打破学历、身份限制,重点考核实践能力,对于无岗位空缺的专业,设立“特设岗位”录用.
3.2 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主,搭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民办高校要重视搭建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主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以企业生产计划为基点,选拔与招聘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教师在基地教学,有助于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实践技能.教师实践结束后,民办高校还应组织教师在校内开展经验介绍和研讨活动,交流实践经验,并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企业应该不断根据生产计划选派最适合的专业技术能手走进校企实训基地,促进教师不断进步成长.
3.3 制定科学的认定和评价标准与体系,促进完善化和规范性操作
制定明确的科学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在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上,可以是动态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标准体系.这种标准应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诸方面的要求,明确专业教师追求方向.同时,由于社会职业发展与职业需求是在变化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需随之变化,因而在教师的认定和评价体系也是变化的.为使“双师双能型”教师能适应这种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评聘结果,应设置一定的有效期,建议为3年,以激励“双师型”教师及时更新实践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3.4 建立“双职称”制度,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
在职称评审上,应完善教师第二职称的评审体制,建立“双职称”,将评价标准作为突破点,所构建的制度,不同于常规性教师考核方法,则技术职务评审,要求与“双师双能型”达到一致性效果,民办院校应当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教师在参加不同的技术职务考核中,创造便利条件,努力实施“双职称”评审工作.在外部条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内部政策,确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目标及考核指标,采取奖罚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聘任、外派培训等方面对“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先考虑,在待遇上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对参加工程实践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对无法完成工程实践或实践效果不好的教师停发岗位津贴,使教师能够主动调整知识结构、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不断推动专业教师自觉向“双师双能”转型.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民办高校一定要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程艺,储常连,方明.人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安徽奋力崛起 [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2〕张铁明.现在很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率高达30%[DB/OL].[2013-12-10].http://news.ifeng. com/gundong/detail_2013_12/10/31978497_0. shtml.
G648
:A
:1673-260X(2017)05-0157-03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