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3-29李悦宏
李悦宏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悦宏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网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具有极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它集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为一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爱好者的青睐.虽然我国网球运动开展的较晚,整体水平不佳,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网球运动在大庆市开展的情况及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大庆市的网球场地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对部分大庆市网球俱乐部的会员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庆网球现状,为大庆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大庆市;网球现状;对策研究
我国网球人口的主体主要来自于高级知识分子和良好经济社会地位的人群,高校大学生也是一重要组成部分.网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尤其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针对大庆市的教练员、在校大学生、网球俱乐部会员等进行调查取证,以期找到制约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稳定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1 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1.1 大庆市网球人口现状
大庆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下辖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红岗区五个辖区,面积22161平方公里,人口290万,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18万,网球人口约为6700人左右.网球运动人口是衡量网球动的在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我们对“网球人口”的定义是:运动时间超过一小时,每周至少三次.但是本文中所涉及的网球人口则是指那些曾经接触过网球运动的人,无论是从运动的时间或是频率都达不到对“网球人口”的要求.
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得出在校大学生是大庆网球人口的中坚力量,而这些大学生毕业后所带动的社会参与人口将是大庆市网球运动人口的潜在参与者.大庆市的网球人口男女参与比例失衡,男女比例约为3.5:1,在大庆市乒乓球男女比例约为2:1、羽毛球运动男女比例约为2.5:1,虽然最普遍大众的项目中也存在男女比例不均衡的情况,但相较于网球运动参与者要好很多.为了防止网球运动男女比例失衡加大,我们要积极宣传网球运动对女性性情、性格、身心等方面的锻炼.
1.2 大庆市网球场地分布情况
据统计大庆市市区体育场馆总数528个,其中含蓝球场地的体育馆为85个,含乒乓球场地体育馆53个,含羽毛球运动场地74个,而含网球运动场地仅为6个.
大庆市共有29片网球场地,其中室外网球场地23片,室内球馆6片,我们可以看出其中高校网球场地14片是网球场地比较集中的部分,而以经营为目的的网球俱乐部场地仅有6片,社区与其它场地9片,虽然场地在黑龙江省仅次于哈尔滨市位列第二位,但是对于人口高密集的大庆市这些网球场地数量是远远不足的.
1.3 大庆市网球俱乐部发展情况
经过调查后发现,大庆网球俱乐部的结构共分为三个层次等级.1.专业层次:代表有鸿运俱乐部,安发俱乐部.共同点是俱乐部成立的比较早,并以立足培养大庆市网球专业选手为己任,培养的队员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巡回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经营层次:以尖峰网球俱乐部,利源俱乐部为代表,俱乐部投入大量资金聘请多为国内优秀网球教练执教,广纳社会学员,意在大力推广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的推广和普及.3.爱好者层次:油田俱乐部,良大俱乐部为代表,是大庆市各单位工会组织成立的俱乐部,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俱乐部.从总体上来说,大庆市的网球俱乐部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网球培训市场还不够规范,专业技术水平也千差万别.
1.4 大庆市网球教练员情况
大庆市现有网球教练员44名,其中男性教练员为38人,女性教练员6人,相比其他运动项目,教练员男女所占比例差距过大.
大庆市网球教练员中研究生与本科学历约占63.6%.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学历还占少数,本科学历占教练员总数的50%,部分网球教练员并非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教育,而是体育爱好者或是经过网球培训后从教的,从专业角度来讲,教学能力就会有折扣,对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制约大庆市网球发展的因素
2.1 居民消费观念因素
在大庆市网球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大多数普通人群认为网球运动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一套装备下来普普通的也要上千元,多数人还是持较为消极的态度,加上场地条件的限制,网球被群众选择率大大降低.目前,大庆市人均消费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和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GDP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广州、深圳等地,网球运动的开展普及发展较好,以网球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网球运动发展的势头日趋强盛,网球成为国民经济的又一收入产业之一.
2.2 网球场地因素
大庆市高校网球14片,占总数的48%,但据统计大庆市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多达7万,仅仅14片网球场地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场地不足而导致的学生上课时间等待场地轮换使用,这对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致使很多同学在选择体育项目的同时自动将网球排除,另作它选.政府和宾馆共有场地9片,占大庆市网球场地总量的31%,但是政府和宾馆对场地的开放时间和人员是有限制的,宾馆只是对入住宾馆的客人开放,政府和宾馆的场地对大众网球爱好者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场地,网球场地利用率较低,并不能体现其大众价值.
2.3 当地政府重视与支持程度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庆市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逐渐加大,网球做为一项集竞技比赛与休闲娱乐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格外关怀,在资金与设备及场地设施在近几年得到了极为令人鼓舞的变化.但是,相较于我国网球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省市,大庆市对网球运动的重视与资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网球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网球运动的原动力并未在大庆市开展起来,相较于网球发展较好的城市,差距还是很大.市政府领导对网球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重视就会制约网球经费的投入,继而直接影响到大庆市网球场地的建设,从而影响了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的发展和推广.
3 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3.1 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为大庆市网球运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体育产业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社会体育产业在大庆市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因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庆市的公司企业等社会力量意识到网球运动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愿意投资到网球产业上来,这样不仅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知名度与丰厚的利润,也必将带动大庆市网球运动产业的发展.
3.2 根据北方的气候的基本特征,增建更多的网球室内的场地
大庆地区的网球场地数量及质量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锻炼健身的的需要,特别是公共开放的网球场地数量低,分布不合理,使用效率低.根据大庆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冬天严寒的气候前提,应增加室内网球场地的建设,以缓解大庆市冬季网球场馆不足的窘境,针对网球场地及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大对网球场地维护与保养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从而使一些环境差,设施不完善而废弃的网球场地得以重新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网球场地及基础设施的不足.
3.3 积极开展高校网球运动
提高网球运动在高校领导中的重视度与支持力度,增进网球在高校中的发展与推广,加大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师和大学生了解网球,增强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识,使其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网球运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调动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参与热情,从而带动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
3.4 采取多样化宣传途径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加大网球的宣传力度
网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网球产业化、商业化带动经济发展使网球在带给人们健康快乐的同时更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调动大庆市民大众热情能够迅速带动网球产业在大庆市的推广与发展.
3.5 加大网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足球运动当从娃娃抓起”的发展策略后,这句话也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想要更好与更快的推动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的推广与普及就要从青少年抓起.与教育结合,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加到网球运动中来.制定长效的网球运动发展规划,在中小学开设网球课,加大网球在中小学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4 结论
4.1 接触人群不均衡
网球运动以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大量的体育爱好者,在校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对网球运动有着良好的体育动机和价值观念,而大部分的大庆市市民对网球运动的接触机会还是比较少,网球专业知识也较为贫乏,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的开展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4.2 网球场地缺乏
大庆市网球场地共29片,其中室内网球场6片,网球运动场地设施薄弱,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结构失衡,绝大部分网球场地分布在高校与俱乐部,但高校与俱乐部有限的对外放时间严重限制了网球场地的有效利用,网球场地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其他消极因素也深深地影响了网球运动在大庆市的发展.
4.3 大庆冬季寒冷
除了网球场地不足影响网球在大庆市的普及与推广外,大庆市所地处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也对网球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消极的影响.
4.4 教练水平不高
据统计,大庆市现有网球教练员44人,从教人员较少,部分网球教练员并非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教育,而是体育爱好者或是经过网球培训后从教的,从专业角度来讲,教学能力就会有折扣,对大庆市网球运动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4.5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大庆市政府对网球运动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足,相较于我国网球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省市,网球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网球运动的原动力并未在大庆市开展起来,相较于网球发展较好的城市,差距还是很大.
〔1〕张小凡.资源型城市创建途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程鑫.网球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鑫.中国网球大战现状研究[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4]〕于涵.网球运动[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5〕张建.网球文化的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李辉.体育运动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G845
:A
:1673-260X(2017)05-0056-02
201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