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17-03-29童碧莎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程办学

童碧莎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童碧莎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业界实践中对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影响。旅游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也应与时俱进反映到旅游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革。本文旨在就多年来旅游产业无边界而旅游办学孤立化的矛盾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旅游+”教育新理念,同时提出“旅游+”办学理念与模式,对于促进我国旅游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意义。

“旅游+”;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育理念

一、“旅游+”发展战略内涵

(一)“旅游+”理念的提出

“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于2015年8月在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的新时代》报告中被正式提出。该理念受“互联网+”理念启发,阐明了旅游产业具有综合带动优势的特点。“旅游+”通过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其“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促进互通共赢的局面,是平台思路在产业发展领域的应用实践[1]。

(二)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能力强的特点赋予“旅游+”强大实力

旅游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等特征,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如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医疗、商务会展、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群,被誉为无边界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另据联合国统计署的具体测定:旅游业拉动的相关行业达110个,旅游业对各行各业的贡献率可以量化,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客运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产业的贡献率达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与此同时,旅游业在促进就业、农民脱贫、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功能带动作用。

(三)“旅游+”的实施路径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因此,“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2]。

“旅游+”可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找定位,可以为当前我国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此外,“旅游+”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战略等重大区域战略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先行突破、融合融通功能。“旅游+”可以在重点行业发挥融合优势,其中尤以交通、农业、工业、商贸、体育、教育、医疗、林业等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其产业融合优势,催生旅游新业态。除上述行业领域之外,旅游通过产业融合带动作用,也会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房地产建筑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旅游+”可以在热点领域争取突破,例如智慧旅游等。上述三个方面仅仅是当前“旅游+”实现的部分路径。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旅游+”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二、“旅游+”发展战略下旅游教育新理念

“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业界实践中对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影响。旅游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也应与时俱进反映到旅游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革。

(一)传统“旅游管理”办学模式的弊端

前已述及,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综合性的产业,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既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还涉及“商、养、学、闲、情、奇”等拓展要素,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但是在学科教育上,很多院校都把旅游的教育笼统称之为“旅游管理专业”,并设立相应的“旅游管理系”。而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过于笼统的学科设置,使相关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失去了特色,要么大而全,凡是涉及旅游的课程如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地理、旅游交通、旅游文化、旅游规划、旅游美学、旅游经济学、旅游信息化等尽可能列入,由此造成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的情况;要么就只是专一注重某一方向,如酒店管理或会展管理等,这种做法以偏概全,无法体现旅游的丰富内涵,同时学生也失去了专业方向选择的权利;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因人设课,根本不考虑学科的逻辑关系,只根据师资力量从一大堆专业课里选取能够开设的课程[3-5]。上述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特色,与行业发展脱节的现象,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式微与旅游行业发展蒸蒸日上的矛盾状态。

(二)“旅游+”办学模式理念的提出

分析当前旅游行业蒸蒸日上的原因,除了我国经济日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旅游具有较强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具有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优化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价值。而这也正是“旅游+”的内涵所在。正是由于旅游具有较强的行业融合创新能力,才促进了旅游不断跳出传统领域,实现了“小旅游”向“大旅游”的转变,这也正是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繁荣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而反观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现状,其课程设置却仍局限在传统行业领域,所培养的学生与行业脱节,缺乏竞争力。为此,本文提出了“旅游+”办学模式。

所谓“旅游+”办学模式,即着眼于行业发展现状,在确保旅游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旅游教育方向的多元化,真正实现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人才行业适应性的目标。

(三)“旅游+”办学模式理念的具体内涵

具体来说,“旅游+”办学理念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1.课程体系:“旅游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

纵观当前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由于行业融合创新速度加快,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现象,例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智慧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等。因此,未来培养的旅游人才应能够符合上述发展趋势的需求。而相比较于这种动态的发展趋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办学理念认为,要适应这样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构建相对开放的教学大纲。具体来说,旅游专业课程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体现,具体课程可以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法规等。学生在学习了必修课的基础上,对于旅游行业有了基本了解以后,再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选修课进行后续的深入学习,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而这些选修课程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涉及跨专业课程,例如乡村旅游可能涉及到农业管理、景观规划等方面的课程;生态旅游则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学等课程;智慧旅游会涉及到信息管理课程;体育旅游涉及体育教育课程;养生旅游涉及医疗健康课程等。这些课程显然都属于跨专业课程,如果缺乏这些跨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方向必然是不扎实的。

“旅游+”办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必修课+选修课”的办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选修课的范围不再由学校指定,而是真正交由学生来选择;同时学生可以充分依托本学院、本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跨系、跨学院甚至跨校选修符合自己方向需求的课程。例如,某个学生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十分感兴趣,学生可以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选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此形成“必修课打专业基础,选修课定专业方向”的“旅游+”办学模式理念。

2.师资力量:“旅游系教师+外专业教师”

“旅游+”办学模式中的“旅游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创新理念,必然涉及师资力量的问题。专业课程由本系教师开设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选修课涉及跨专业课程,且由于旅游行业发展变化快,新业态和新现象不断涌现,专业方向呈现动态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修课全部由本系教师开设,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因此,鼓励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其他院系、院校的课程资源,选修符合其专业方向需求的课程。这样的话,外专业教师无形之中也补充了本专业的师资力量。

当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实现其专业方向学习,应鼓励本专业教师一对一对每位学生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及课程体系的选择;同时,作为配套制度,要求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均应与选修课的专业方向保持一致。

3.就业方向:“传统旅游领域+旅游新业态领域”

旅游行业是一个就业带动率很强的行业。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口总数约为2 820万,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口总和约为7 974万人,对全国就业的综合贡献率为10.25%。但遗憾的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其就业方向却往往只局限在饭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公司等传统旅游领域,这与其传统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而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象,旅游就业领域也相对扩大了。例如近年来的旅游地产就属于旅游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融合发展的结果,类似的还有旅游金融服务、旅游投资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保险服务、旅游设施设备制造等。总体来看,旅游新业态领域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与农林牧渔等一产的融合,催生了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草原旅游等新业态,其中以乡村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创客”领域发展如火如荼,为广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

二是旅游与采矿业、制造业等二产的融合,催生了工业旅游等新业态,其中工业遗址旅游化改造、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旅游小城镇建设等也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意领域的就业机会;

三是旅游与其他三产的融合,催生了更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例如旅游演艺、房车营地、邮轮游艇、健康养生、低空旅游、户外运动、老年旅游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新领域。但是反观旅游本科教育,却鲜有跟上这些发展形势的。其结果是市场人才紧缺,而传统教育毕业的学生却无法迎合市场需求。因此,“旅游+”办学理念可以最快的节奏跟上市场的变化趋势,迎合市场对相关旅游人才的需求。

三、“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办学新思路

“旅游+”不仅仅在产业实践领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旅游教育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其整合教育资源、释放学科潜力的作用。当前我国许多院校的旅游专业都设在综合性院校,或独立成学院,或隶属于管理学院等。因此可以立足本专业,放眼所在学院乃至全校及周边院校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一)创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大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跨系、跨学院甚至跨校选修符合自己方向需求的课程。实施“旅游+”课程体系的创新,重点需要在专业选修课里做文章。应打破传统由学校指定选修课范围的做法,将选修课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跨系、跨学院、跨校选修符合未来自己就业方向的相关课程。结合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可以遴选的专业方向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旅游交通规划、旅游商品设计等。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建议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选修课的选择,确保其学习的知识体系更具系统性。同时,作为配套制度,要求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均应与选修课的专业方向保持一致。

(二)加强跨院系教学合作

“旅游+”办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创新表现为“旅游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其中跨专业课程不能完全依赖于本系师资力量,而应鼓励学生跨系、跨院甚至跨校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以支撑其专业方向。为此,需要加强跨院系、跨院校的教学合作,并承认学生跨学院、跨学校选修课程所获得的学分。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学生实践、就业渠道

为了保证学生就业前景,可以与相关旅游企业联系,建立订单式培养计划。企业列明具体人才需求及岗位待遇,并与院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同时提供该企业实践、实习机会。学生毕业后进入该企业就业。每年可以同时联系几家不同的企业签订培养订单,并面向大三学生实施。因为大三学生刚好可以此作为其专业方向选择的依据;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两年的培养时间,其中的变数也会比较小。订单规模可大可小,根据企业需求来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自由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订单培养模式,也允许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

(四)加强师资培训合作

“旅游+”办学模式赋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模式的成功执行,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专业方向咨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并推荐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对于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具有较好的把握。教师应被鼓励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例如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经营等,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考察实践经费。

总体而言,“旅游+”办学模式理念符合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与趋势,其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李金早.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5-8-21(001).

[2] 任国才,李晓丽.“旅游+”的本质与支柱[N].中国旅游报,2015-11-4(C2).

[3] 张辉.对中国的旅游学科研究的重新认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1-4.

[4] 田里,马勇,杜江.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的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Th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ourism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plus”

TONG Bi-sha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s a new concept of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plu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the industry practice.The change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 and reflect in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ourism education.Based on the depth analysis to the contradiction of borderless in tourism industry and isolation in tourism educ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ew idea of “tourism plus”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mode on “tourism plus”,which will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tourism education reform.

“tourism plus”;tourism management;profess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idea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1.037

2017-01-12

本文受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资助

童碧莎(1976—),女(汉),福建莆田,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旅游宏观经济理论、旅游政策法规。

G64

A

1009-8976(2017)01-0146-03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课程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空间巨大
“旅游+”的“全域”机会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