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梁任公先生那样教语文

2017-03-29江西省赣州中学刘恒友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梁任公文本教材

□文/江西省赣州中学 刘恒友

像梁任公先生那样教语文

□文/江西省赣州中学 刘恒友

每次讲授《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一文,总是感慨万千,不能自已。一则感慨梁任公先生演讲之深情,二则感慨自己教学之平庸,再则感慨时下语文教学之乱象。

对于“清华学校”而言,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或许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可对于梁实秋这些听众来说,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叫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虽说“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表演”,还是让听众“能听懂他的每一个字”,而且还让“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可见,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激荡人心,让听众感同身受,这除了他所选的材料情感丰富之外,更是由于他真实,不做作,能率性而为。看:他时而掩面,时而顿足,时而狂笑,时而太息。入境入情,完全沉浸在自己对故事本身的解读中,绝不因为是演讲而掩饰自己,故而能随故事情节或悲或喜,或哭或笑,如入无人之境,尽情尽兴。

其实,语文教材与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素材大同小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入选中学教材,可是,我们为何就不能像梁任公先生一样去展示去“表演”呢?难道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没有真感情不能深入解读文本吗?理当不是,只因为大多教师缺乏梁任公先生那样的担当——他关注的是国家民生,语文教师关注的多是自己的“声名”。梁任公先生是为人生而演讲,意在激发青年学生救国强民之热情而不是张扬自己;教师则是为“语文”而教学,目的看似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则是“制造”夺分“机器”。于是语文教学就出现了群魔乱舞的怪象:“教育专家”随时布道,教育理念“百花齐放”;今天是“××模式”,明天来个“高效课堂”,不一而足。语文课堂似乎步入了一个伪时代:伪内容、伪教学、伪学生、伪教师。一切都不再那么真实,似乎总有一层面纱遮掩着,看不透,摸不着。“语文”被边缘化,学生只是为了分数而不是语文素养,教师多是为了秀一秀而不是语文能力。

简言之,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最大特点是“真”。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真”字:真语文、真解读、真感情。语文教材看似一堆文字材料,实则是一系列鲜活的故事,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演绎”。如果你能倾注真感情,如果你能为人生而解读文本,语文就不再只是语文。你定然可以像梁任公先生一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此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真语文,真本色。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也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还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化。但不管语文是什么,无论你如何给语文下定义,语文始终离不开语言,离不开文字,这些特定的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文教材的“范文”,这些“范文”不只是表现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更饱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的文化因子。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把握这些内容,教师备课,就应着眼于深入体味、理解作品中的文学、文化意蕴;解读文本,当注重引导学生筛选、把握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等表层信息,进而赏析作品中的“文学”趣味,最后深入品味其“文化”精髓。

真内容,真解读。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当有自己对文本真实深入的理解,不拔高不歪曲,而是基于文本固有的内容。可是,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总会无端给文本添点油加点醋,使得文本失真,偏离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容易让学生“想入非非”。例如教材编写《长恨歌》,意在指引学生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可偏有教师去深究李杨爱情、杨玉环之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纵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可学生在意的定然不是运用何方法去解析诗歌主旨,而必是李杨爱情之类。如此这般,既没有把握作品内容教材旨意,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

真性情,真情怀。语文教师得有语文教师该有的那份情怀——着眼语文,胸怀天下:借语文这一特定平台,演绎语文,激发学生兴趣,力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改变国民整体素质而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任何文章都是有思想情感的,语文教师也就必须真心待之,否则,就没办法将文章本身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他们也就不能或者说难以真正体味到文章的内涵了。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些教师特别讲究,特别顾及自己的形象,在学生面前只能展示自己的光彩,虽说他有时也会因文章而悲伤,可是他不敢也不能悲,更不能让这种“消极”情绪感染学生。更不会有老师在授课时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也不至于像梁任公先生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似乎是不合“时宜”的,而且有损于其光辉形象。其实。语文教学需要的是性情中人,敢说敢演之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并不是为了自己,只因为语文,只因为学生——真正是为人生而教语文。

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老师的真情,也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老师手舞足蹈,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不应该缺少真情,虽说未必要你激情飞扬,但必有真情流露。

想想晚年时的梁任公先生为国为民而“不能自已”,虽说不能似之,但是心向之往之,愿以身试之,尽管终不可能达之,亦可以无限近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也能“动”起来,也许多年之后,有一二学生也能想起当年之情形。若能如斯,足矣。◇

猜你喜欢

梁任公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