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7-03-29张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样态校园文化校园

张义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张义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自媒体具有裂变性、可控性弱、扩散性快、交互性强等特点,正在对高校的物质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行为层次和制度文化层次等形成挑战.为应对此种挑战,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治理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因势利导,借助自媒体优势,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自媒体;校园文化;路径研究

1 自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本世纪初,Dan.Gillmor最早提出了“自媒体”概念,后来经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对其释义而被人们广为接受.“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①自媒体在受众、传播媒介与渠道、反馈等方面与传统媒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典型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裂变性

传统媒体传播往往呈现扇形模式,而自媒体却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信息接收者在转发或转载后,形成新的扩散中心.从自媒体已有发展过程来看,自媒体历经了“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过程.“去中心化”是指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均等地享有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机会和权利,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中心,从而打破了之前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单向模式,呈现出“去中心化”景象.然而这种“去中心化”却又是不彻底的,因为每个个体在思想理念、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自媒体作为话语平台,只为某些团体或个人放大了影响力.可见信息传播的中心由原有的大众媒介转变为非专业的团体或个人,这就是“再中心化”.

1.2 可控性弱

一方面,从传播的内容来说,传统媒体的内容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而自媒体传播者无法或无力去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导致虚假内容或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从技术控制角度来说,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由掌握信息个人来控制,而不是由媒介组织来控制,自由度明显增加,但是却增加了带来监管和约束的难度.

1.3 扩散性快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布内容必须经过帅选、把关、编辑、签发等程序后方能到达受众,而自媒体时代,内容的发布技术门槛低,准入条件宽松,无需审批,任何人随时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网络社区、朋友圈等载体迅速传播开来.

1.4 交互性强

自媒体的信息推送、群组讨论、上传照片、分享点赞等功能,丰富了信息的交流,一改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单向性,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另外,自媒体时代的受众通过评论、转发、跟帖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又成为新的消息源中心,这是传播客体与传播主体的交互.

2 自媒体给校园文化带来的挑战

2.1 从物质文化层次来说,传统文化媒介地位遭到削弱

物质文化主要指以文化传播媒介为主体的物质建设.校园中,传播文化的书刊、报纸、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校园网络环境给老师和大学生群体在科研与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接受信息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重大的变化.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前提下,传统的校园文化媒介与设施已无法完全满足师生员工及时快速地享受信息的便利化和碎片化需求,发挥的作用和传播文化的效率有限,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所以自媒体对高校在器物和技术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平台、人才储备等方面提供保障.

2.2 从精神文化层次来说,校园文化“三观”教育的导向功能弱化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抵制腐朽思想,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指向,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爱校如家的深厚情谊.

从传播内容来看,自媒体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易引发对“三观”的解构.不仅虚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对虚拟目标追求的个人价值的认同,而且奇闻异事、调侃段子、明星娱乐新闻等,使得在运用自媒体场合,可能会发表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同甚或相悖的观点和内容.这种带有煽动性和欺骗性的内容往往会获得粉丝们的认同,并且不加甄别地进行转发.再加上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可控性弱的特点,使得高校不仅对此类不良不法传播内容监管难度,也增加了维持主流文化的中心地位的成本.

2.3 从行为文化层次来说,校园文化惰性化倾向愈益明显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所有因素中最具执行力的因素,是以师生们实践行为和具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文化包括学风、教风、班风、校风、学术风气等群体行为,也包括文体活动、宿舍文化、生活方式等等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

自媒体尤其是移动手机终端技术诞生以来,作为一种媒介形态,给人们提供便利化的同时,也带来学术惰性.在纸媒时代,从查找资料,翻阅书刊,记录笔记到抒发感想,无一不是师生亲历所为.进入自媒体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百度到知网,原有的文献学显得过于繁重,传统文献的查找方式已显得无足轻重,他们更倾向于输入关键词,就得得到海量数据与资料信息.学术文库中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仅仅需要点击鼠标,即能搜索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这种便利却使得校园师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无需经过深层次思考,便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由此可见,多媒体不仅产生学术惰性,还给学术操守埋下了隐患.

2.4 从制度文化层次来说,校园制度文化边界模糊不清

传统的制度文化只规定学校师生员工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制度与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及约定的习俗等.在自媒体时代,虚拟网络制度的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绕不开的难题.自媒体成为部分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进行人身攻击、发布谣言的重要平台.这些不良行为和负面情绪却又在自媒体的扩散快、参与广等特性下得到了强化,甚至传导和影响至其他学生群体.一些好的校园文化创意与制度就这样被此种情绪裹挟,乃至于被调侃、嘲弄和否定,从而无论对主导者和参与者还是对实施过程和结果都产生消极的影响.正是校园与社会的界限出现淡化与模糊,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交融,近乎无界限,这就导致了校园网络秩序的混乱与失衡.自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虚拟网络滋生乱象的温床.因此,对校园网络净化与监管成为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不仅应该建设和完善现实的制度规范,还应该研究网络制度,以便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

3 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和灵魂,一方面要改善校园物质文化,另一方面应该积极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教书和育人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高校应该将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技能的人才支撑.高校要崇尚敢为人先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和人才培育模式,重视和鼓励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行为文化层面,只有敬业与诚信得到切实的践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有效地拉近校园广大师生内心情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在师生中号召恪守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自觉维护优良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倡导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有机统一.

3.2 提升校园文化的治理能力,促进大学治理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大学治理现代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国家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学实力已然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之一.促进现代大学治理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我国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将体现现代大学治理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塑造中去;另一方面,现代大学治理中的规则与章程在编写和制定时应该体现校园文化传递的价值,其指导思想理更离不开处于校园文化核心的大学精神.具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精神文化层次上,高校的校园精神、价值导向和办学理念都应该与治理理念相契合;二、行为文化层次上,高校在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应该把多元化主体作为平等地位看待,进行协商与合作,不能只是命令与服从;三、制度文化层面上,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同时体现民主化与科学化,从而做到以人为本,达到善治的目标;四、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校园标志性建筑、校徽校旗等设计上广泛征求校园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体现全员的集体智慧,方能为全校上下员工所接受.

3.3 因势利导,借助自媒体优势,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文化表现为实践性文化样态、表演性文化样态和载体性文化样态.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样态是载体性文化样态的最佳样态,要想让学生自觉利用自媒体工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将实践性文化样态升级为表演性文化样态直至网络文化样态.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无法有效承载和传播大学文化,因此高校应该转变理念和思维,加快推进校园自媒体建设,努力适应新的形势.一、创新载体,建设校园自媒体交流平台.首先校园各班级、各部门群号开设已被广泛接受,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发挥信息传递功能.其次,各高校引进先进技术、系统,创建新平台,始终保持走在引领技术革新的最前沿,开通校园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及时反馈,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运用自媒体及时传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去表达,避免平台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发挥大学文化在技术、器物层面的引领作用,才具有强有力的号召力与疏导能力.二、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这类校园文化精品包含以各类形式存在的校史和人物故事,反映大学文化生活的微电影等影视作品.唯有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作能力,才能牢牢把握话语权,巩固校园主流文化阵地,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主旋律.

注 释:

①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文化的力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七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王红,徐建华.高校校园文化制度创新建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3〕邓和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周挥辉.自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研究,2012(3):62-65.

〔5〕司忠业,陈荣武.自媒体时代与青年文化“快消”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12.5(5):11-15.

〔6〕姚臻.自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传媒观察,2016(5):34-35.

G64

A

1673-260X(2017)06-0167-03

2017-02-21

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SK2016A0148)

猜你喜欢

样态校园文化校园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从主持人记者担任导播看交广节目新样态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