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现状调研

2017-03-29陈小琼崔小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调研辅导员职业

陈小琼 崔小璐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2.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1306)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现状调研

陈小琼1崔小璐2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2.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1306)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某高校的深入调研,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提出从四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高校辅导员; 职业认同; 职业能力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为负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专职辅导员责任重大。对于高校这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会直接影响着这一历史使命的成效。本文以上海高校为例,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做了调查研究。

鉴于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主要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的现状,为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入性,本文所说的辅导员特指具有事业编制的、正式的、全职的,具有专业知识并从该职业中获取工资报酬的辅导员。

本文所谓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包括辅导员职业的自我认同和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形成的体验和肯定性评价,是辅导员个体对自身职业的一种积极性态度;另一方面则是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的体现。

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明确规定,辅导员职业能力被划分为3个等级,涉及九个方面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1]。

1 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1.1 调查对象和基本方法

辅导员这一高校特定群体,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重要性的日益突出,他们的成长性、职业忠诚度和职业能力都在接受着时代变化的考验,他们的职业认同状况和职业能力状况怎样,本文将以问卷调查为主和深度访谈为辅进行调研。

1.2 样本选择与分布

本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有专职辅导员、在校大学生、其他教职工,样本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问卷总量包括200名专职辅导员,高校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职工87人,研究生、专科生、本科生在内的在校学生600名,采用随机调研形式发放问卷,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1.3 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发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现状及之间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对辅导员职业定位的认知和实际要求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有关辅导员职业定位上,80.55%被调研的辅导员,54.6%其他教职工和40.2%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认为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辅导员占15.28%,教职工有46.4%,大学生有55.79%;而认为辅导员是“专业教师”的比例微乎其微。这表明在认知上,不同的群体基本还是认同辅导员职业定位主要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实际情况是,被调研的70.83%的辅导员认为平时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有91.53%的教职工认为“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是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有96.44%的学生认为“平时日常事务都是辅导员通知和处理的”。这表明各类群体都认为辅导员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事务”,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出入很大[2]。

2)辅导员职业认同较低,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有显著差异。调研结果发现,辅导员对职业的自我认同较低,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不强,其他教职工和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状况不容乐观,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较低,这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结果相类似。访谈中,尽管被调研辅导员都认可“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说法,职业期待也很高,但在专业教师面前有自卑感,从而产生了对自身角色的比较模糊认知;专业教师则认为辅导员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常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教学秩序,对辅导员产生意见;而学生则认为辅导员学术水平低,在学业上帮助不大,但辅导员的资源多,在就业上帮助良多。问卷调研中被调查的辅导员的工作年限大多为10年以内,不同的工作年限,辅导员工作状态差异性显著,工作3年以下的辅导员积极性很高,但是工作5年以上到10年的辅导员认为自身职业价值感低,职业前途渺茫,提升职业能力的欲望较低,外出参加培训率较低。

3)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不平衡,提升职业能力的主动性不足。调研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务很强,但是理论水平较低,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弱。61.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最需要培训的方面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74.25%的受访学生认为“辅导员的学历和学术水平远远低于专业教师”,89.71%的教职工认为“辅导员就是普通行政人员,却享受高于他们的待遇”。被调研的硕士学位的辅导员占91.67%,而博士学位的只有1.39%,明显低于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提升职业能力培训方面,辅导员对于系统化的辅导员专业培训充满很高的期待,认为好的职业培训能够提升职业能力,有利于了解职业内涵和自己的职业角色,但是认为当前培训系统性不够,形式化严重,培训班、专家讲座式的培训缺乏持续的学习支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

4)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低,个人职业发展方面重视行政职务晋升。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辅导员岗位也从以前的冷门职业变成了高校毕业生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尽管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日益规范,但各高校在实际选聘辅导员过程中,并没有像招聘专业教师那样有严格的学历、专业等硬性要求,选聘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样造成一些功利性较强的、专业程度较低的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业发展的跳板,人员流动性很大,职业忠诚度比较低。根据本次调研,在最理想的职业发展方向上,59.8%的辅导员选择“获得行政职务晋升”,只有20.83%的辅导员选择“继续做辅导员”,26.39%的辅导员选择“高校教学科研岗位”。行政化导向使辅导员在自身岗位上无法静心做好工作,更无心去提升职业能力。

2 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辅导员职业内部认同和外部认同的统一性,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

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和外部对辅导员职业的正向评价统一起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才能够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即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和“双线管理”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行政化”或“教师化”,而是将辅导员职业的自我认同和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统一起来,避免把辅导员的职位角色等同或者发展趋向于教师或一般管理人员。避免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责范围不明确,管理者通过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角色和无差异性的发展培养激励制度和政策,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3]。

2.2 建立职业化管理机制,改变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盲目性

面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高素质、高要求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需要,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还存在一些明显滞后和不适应的地方,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要求。我国辅导员职业功能明确化、发展前景透明化、培养使用专业化以及管理保障规范化的程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建立职位功能定位科学、职业发展方向清晰、专业培训合理规范、人尽其才的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同时将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资格与其岗位任职条件、工资福利等挂钩。

2.3 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体系,科学系统、制度化设计辅导员培养培训发展路径。首先要坚持岗位标准,把好任职资格关,对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

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的明确要求、任职条件、经历资质做出具体规范,保证辅导员素质能力与岗位需要相匹配,实现用人标准与岗位要求耦合统一,真正把优秀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其次,依据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按照岗位职责实行逐级培训,使辅导员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最后根据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在辅导员培训的系统性、延续性和规范性上下工夫,提升培训成效,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4]。

2.4 提高辅导员职业安全感和稳定性,培养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通过制定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打造公开透明的职业发展环境和职业前景,为辅导员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避免职业选择的过渡性和功利性,使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上有清晰有序的路径和方向,能够人尽其才,在辅导员职业安全性和稳定性上下工夫。将辅导员专业化从口号落实到辅导员自觉的职业行动中,让具有相对专一的知识和能力的辅导员能够稳定地在擅长的职业能力岗位上定型发展,从而实现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自觉性的养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S]. 2014-03-27.

[2] 蒋礼文. 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 教育探索,2007(6):91-92.

[3] 聂海岭,孟雪辰.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探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 92-95.

[4] 宗河. 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N]. 中国教育报,2014-04-07(2).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Statu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CHEN Xiaoqiong1CUI Xiaolu2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tu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is not optimistic, and this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university instructors from four aspect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2017-02-24

2016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016-D-183)

陈小琼(1974-),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G 645.1

A

1672-2434(2017)02-0081-03

猜你喜欢

调研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