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以意大利罗马城市生物圈和荷兰乌特勒支城市生物圈为例
2017-03-29葛瑶
葛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以意大利罗马城市生物圈和荷兰乌特勒支城市生物圈为例
葛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城市生物态圈是对城市化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标志.西方国家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积极推进城市生物圈建设,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对于推进工业革命建设,加快经济新常态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圈;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型城镇化
1 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的成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运动蓬勃兴起,意大利罗马和荷兰乌特勒支建设的城市生物圈就是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发展的典型代表.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罗马和乌特勒支的城市生物圈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
1.1 推动三次工业革命
(1)城市生物圈建设,创建大批科技工业园区,造就大量高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工程.(2)培育科技推广中心和高科技创业公司,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3)培养新一代企业家人才队伍,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提供人才支持.(4)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带领欧洲率先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5)振兴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商业园区,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持续提供发展动力.(6)推进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改革,成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大力量.
1.2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将数以万计的土地改造成为绿地,把工商业区建设成为绿色园区,建成一批无碳大楼和无碳工厂,使罗马和乌特勒支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2)实施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并通过一体化设施集中提供能源,使罗马和乌特勒支成为可再生的能源生产基地.(3)推进新能源革命,建设城乡可再生能源园区,并使其恰到好处地融入城市生物圈中,使罗马和乌特勒支率先进入后碳时期.(4)建设绿色工商业经济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罗马和乌特勒支成为低碳生活模式的实验基地.(5)创新节能减排方式,减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使罗马和乌特勒支成为最早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区域.
1.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实行能源技术革命,创建可再生能源园区,建设绿色项目,减少碳排放数量.使得罗马和乌特勒支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2)改善社区公共设施,充分利用古罗马和乌特勒支建筑特色和建筑技术,在保留历史建筑特色的同时,将其改造成为环境良好和风景优美的区域.(3)开放城区空间,保证道路畅通,使得罗马和乌特勒支居民回归街道并享受环境优美和建筑的韵味.(4)增强社区活力,优化建筑结构,挖掘房屋潜力,增加高档住宅,丰富公寓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5)保护文化遗产,维持历史建筑的审美价值,提高罗马和乌特勒支居民的生活品质.
1.4 变革居民生活方式
(1)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资保证.(2)建立生态保护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建立低碳生活模式.(3)建设农业展示区,丰富生活物资供应,为居民慢食生活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4)强化知识力量,丰富文化遗产,创建优美风光,提升居民生活品味.
2 西方国家城市生态圈建设的经验
2.1 坚持理念创新
创建城市生物圈是个新生事物,理念创新是创建城市生物圈的重要保证.罗马和乌特勒支在城市生物圈创建过程中,比较注重理念的创新.(1)生态系统理念创新.新的通信革命使西方国家意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就像互联网上的社交系统一样是紧密联系的,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2)资源共享理念创新.人类彼此是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资源共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然.每个人都有权利享用他所居住的局部生物圈内的可再生资源.(3)城市生物圈功能创新.城市生物圈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新的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2.2 坚持民生为本
罗马和乌特勒支在创建城市生物圈过程中,把民生问题作为城市生物圈建设的基本目标.(1)重视居民就业问题.一是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二是为居民营造就业环境.为居民工作提供良好环境.(2)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构建适合生物圈要求的居民生活方式.(4)治理生态环境.使用清洁能源,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3 坚持科技优先
在西方国家看来,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和支撑,也是城市生物圈建设关键和根本.因此,在创建城市生物圈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他们在创建城市生物圈过程中,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注重发挥新通信和新能源技术的重要作用.(1)用新技术创建新文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革命,使人类文明发生巨大变革,创造了低碳时代,带来了新的时代文明.(2)用新技术创建崭新建筑结构.运用建筑技术创新,改造商业建筑,创建居民建筑,使建筑结构得到优化,利用率显著提高.
2.4 坚持古今兼顾
罗马和乌特勒支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如何处理改造老城和建设新城的关系,是他们在城市生物圈建设中面临的难题.走古今兼顾的路子是他们正确的选择.他们充分认识到:建筑遗产中的建筑使得城市改造变得特别敏感和昂贵.一是保留建筑遗产与改造古典建筑兼顾.保留完整古典建筑外观,在不破坏建筑遗产前提下完成对建筑改造.二是建筑改造与能量节省兼顾.能量节省是生物圈创建的重要目标,也是建筑改造的主要任务.三是建筑改造与低碳减排兼顾.生物圈创建是低碳经济的产物,古典建筑普遍不具备减排条件.四是改造目的与手段创新兼顾.他们在进行大规模古建筑改造时,注重政策手段创新,做到能不撤的尽量不撤,必须撤的要尽量少撤.古典建筑的改造措施,做到一房一政策,一楼一方案,效果比较显著.
2.5 坚持可持续发展
西方国家在城市生物圈创建过程中,始终把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生物圈创建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发展低碳经济,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二是维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保持社区活力;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方便居民生活:四是新建节能公寓,提高住房质量,五是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居民是可持续发展成果的直接享受者,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3 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的启示
3.1 提高对城镇化的理解和认识
(1)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2)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战略.(3)深刻认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这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3.2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借鉴西方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生物圈建设理念.(1)尊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镇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效益,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2)深化各项制度和体制改革.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规模和速度,实现农民与市民的平等化.(3)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培育宜业、宜商、宜居的良好环境,建设宜居城镇.(4)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稳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加快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实现人、社会、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3.3 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
(1)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尽快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2)推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业革命,特别是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革命,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3)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式、互动式、均衡式发展.彻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制约.(4)贯彻节能减排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3.4 推进通信和能源技术革命
(1)培养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人才,建立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研发队伍,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2)加强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形成更多的原发性创新技术,努力提升城镇化的科技含量,为建设智慧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支撑.(3)加大对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技术和资金等的投入,为通信技术和能源技研发与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建立适应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体制,创建产、学、研结合以产业为主的科研机制,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科技体制.
3.5 建立健全旧城改造机制
(1)加深对旧城改造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旧城改造绝不是一撤了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在科学改造旧城的基础上推进新城建设.(2)确立正确的旧城改造目标.一是明确治理和改善旧城区环境,恢复和增强旧城区生命力是旧城改造的重要目标.二是旧城改造不能只限于物质性改造和物质磨损的补偿,更重要是应从复兴城市整体机能的目标出发.(3)坚持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的发展演变作为其生命周期具有历史性、连续性、社会性和整体性特征.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改造观念,将工作重点放在产业升级、用地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历史名城保护,文化街区开发,社区结构完善等长远目标,合理安排旧城改造工程规模,克服和避免大拆大建现象.(4)走民主化旧城改造之路.居民是旧城改造的主体.完善公众参与法制保障,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丰富公众参与的组织体系,合理定位参与主体的角色,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旧城改造权力的制度化和法制化.(5)实行因城因房而异的旧城改造政策.旧城或旧的建筑,要因其历史价值,改造价值和拓展价值不同而有所不同,实行一城一政策,一房一措施,不要千篇一律,努力实现旧城改造效益最大化.
〔1〕张博.生态城市建设及经济学理论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
〔2〕段雯娟.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样板[J].地球,2014(6).
〔3〕戴维.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谈都市圈与生物圈的管理[J].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16(6).
〔4〕李佐军,盛三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隐忧与应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4).
〔5〕张兵.西方发达国家低碳城市的建设经验与借鉴[J].辽宁大学学报,2011(3).
F299.21
A
1673-260X(2017)04-0145-03
2017-01-15
2015年度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632);安徽省教育厅规划研究办课题(JG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