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的研究
2017-03-29周天跃
周天跃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新常态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的研究
周天跃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校园足球建设发展初具雏形并且形成一种与固有状态不同的新状态.但是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职能分工明确、增强和教育部门合作、促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优化资金使用、联赛机制的健全、招生优惠政策及课程设置、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加强宣传等角度对新常态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校园足球发展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新常态;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新常态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对青少年储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但是校园足球尚且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如何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辅助,对组织体系方面进行健全成为人们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且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的研究工作更是至关重要.下面对新常态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我国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参考国外足球强国校园足球的一些发展经验,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1 新常态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研究
其一,研究对象.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各学校教练员、学生、裁判员等视为调查对象.其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将问卷发放给教练员、学生等调查对象,要求其对校园足球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作答.向学生下发3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向教练员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之后,对问卷信度、效度方面进行检验;最后,在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等方面的支持下,对数据、校园足球发展态势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对新常态下校园足球发展工作中的问题产生更多了解,下面结合调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及发展提高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2 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校园足球是基于我国青少年体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力量越来越小、肺活量越来越小、灵敏素质越来越弱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且在战略高度、政策支持、媒体关注宣传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在国足、校园足球等方面的总结和面对态度方面有所不足,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对得失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未能对经验方面进行更好的总结,导致存在表面如火如荼实际问题繁多的情况,人们也未能对校园足球的意义产生真正地理解.近几年,校园足球的普及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定点学校、参与人数等逐渐增加,并且很多青少年在校园足球的影响下迈进专业足球道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足球联赛实施规划的制定对校园足球发展更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校园足球赛事活动开始举办.但是在校园足球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2.1 校园足球本源定位方面的问题
校园足球发展能够为足球后备力量积聚、学生体质的提升等提供一定支持,因此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存在本源定位错误的问题,很多人对校园足球内涵、本质等并不了解,导致校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方向偏离问题的几率逐渐增加,所谓校园足球,即指校园发生的所有足球活动内容,校园可谓是育人、教育活动实施的关键场所,足球也是校园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对校园足球育人、教育意义方面产生更多关注,但是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情况,未能对育人过程进行更多考虑,未能对身体练习手段、心理智力发展、人格培养、社会适应力培养等综合问题进行考虑,不能对校园足球现代教育现实要求进行满足.
2.2 分工、职能定位等方面的问题
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如何对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等方面的权责进行合理划分,对体育部门重技轻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体育部门方面的条件限制及功能限制问题,需要对体育总局、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对接和协商工作提高重视,确保校园足球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校园足球管理责权不明、分工不清等问题进行处理.
2.3 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校园足球的普及、发展以及推广落实工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大关联,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在教材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开始着手编写校园足球教材方面的工作,并且将3d一类的技术应用其中,为足球技巧展示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但是其未能将小学至大学所有阶段的教学工作包含在内,并且通常仅能在纸质媒介中出现.此外,校园足球活动方面的落实问题.通过上述调查研究发现,仅有不到50%的学校学生能够保证2h/d的足球运动,多数学校仅对校园足球联赛的参与者进行训练,并且足球课时方面无法得到保障,通过调查研究人们发现,每周能够保证1节足球课的数量仅占总数的10%左右,表示偶尔上一次的数量约占总数68%左右,表示没有上过的数量约占总数的12%左右,10%左右的学生选择记不清这一选项,由此可见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足球课落实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校园足球群众基础、普及等方面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限制了校园足球发展.
2.4 足球教师、基层教练员方面的问题
足球教师、基层教练员可谓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执行主体,但是因其在素质、数量等方面的不足问题,对校园足球发展产生一定限制,如何培养更多热爱足球、吃苦耐劳、热爱教育的高素质足球教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足球教师数量方面有所不足,很多学校未能配置充足的足球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并且4成左右的教师为外聘人员,在专业素质、人员稳定性等方面均无法得到更多保障,进而无法对学生战术意识、技术技巧、知识等方面进行更好地培养,限制了校园足球发展脚步.
此外调查研究显示,学校足球教练员从业时间在1年以下的比例为10%左右,1-3年的比例为50%左右,3-5年的为20%左右,5-7年和超过7年的均为10%左右,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均在校园足球开展之后从事此方面工作并接手球队,大80%左右的教师并无过多的经验,在足球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及训练工作中存在一定不足,对校园足球发展产生影响.
2.5 校园足球发展目标设置方面的问题
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目标设置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避免出现类似过去国足发展规划目标设置工作中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情况;此外,目标设置工作中存在过于求大、求全的问题,校园足球联赛的参加队伍数量的统计值与官方公布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目标设置方面问题的体现;并且“试点学校数量”“足球人口数”一类的词汇出现频率过高,可见重数据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虽然这些结果较为重要,但是校园足球育人功能、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同样不应被人忽视.
3 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3.1 使校园足球回归教育本位
通过回归教育本位能够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并且能够使校方、教师和学生对校园足球产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从心底对足球运动产生更多热爱和感情,为足球教学课时、教学质量、效率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进而发挥校园足球的真正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校园足球实施及发展获得更多认可和支持,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同时为足球人口数量的增加、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为校园足球发展及我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对校园足球角色定位、育人本源进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3.2 确保各部门分工、职能以及权责的明确,为校园足球改革调整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针对校园足球发展、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混乱问题,需要使学校、“足协”“足管中心”、教育部门等进行更好的配合,对彼此的分工、职能等进行明确,为校园足球运动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校园足球发展及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帮助指导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教育部门肩负着枢纽和协调的作用,其能够使体育系统、教育系统两方面进行更好的联系,为校园足球发展和相应计划的执行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教育部门和体育总局的配合下,教育部自身的强制力、领导力以及体育部门的指导作用、专业经验等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及相应管理体制的健全.此外,需要对校园足球发展权责进行科学划分,对足球师资培养、引进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具体来讲,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使专业足球人士兼职教学工作,并且针对专业足球人士进入校园足球领域时考核指标、评价、酬劳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制定部门具体责任进行明确,为校园足球发展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3.3 对校园四级联赛机制进行健全,为人才培养工作系统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近几年,校园足球推广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随着校园足球联赛框架、体系等方面的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系统性有所提升,为了促进校园足球进一步发展和进步,需要确保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体制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不同时期的足球人才培养工作衔接性良好,为校园足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需要对联赛公正性、公平性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避免各级联赛中运动员身份、年龄等方面的造假问题,防止因踢假球等问题和争议受到各界诟病,减少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最后,招生考试政策方面的优惠同样对校园足球发展具有一定帮助,在体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校方、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校园足球发展计划方能得到有效落实,而提供政策优惠更是可以使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产生更多兴趣,并且能够获得家长的更多支持和认可,站在升学率的角度上校方也能够为此方面工作开展予以更多支持,进而为足球专项体育课及足球训练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为校园足球文化的形成及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3.4 对资金利用方面的工作进行优化,拓宽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获取经费的渠道
校园足球经费投入方面整体呈上升趋势,然而在分配到各个学校时经费便显得较为有限,对校园足球发展产生一定制约影响:我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面已做出相应的调整,在2020年,校园足球试点方面将会增加至20000所,之后的5年将会达到50000所,但是因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投资及侧重方面的问题,校园足球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校方需要对获取经费的渠道进行扩展,从社会各界中寻求帮助,使校园足球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校园足球比赛冠名权的售出等获取赞助和资金支持,并且确保将获取的资金真正用于发展校园足球的工作中,满足当前最迫切的需要,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更多物质保障.
3.5 做好校园足球宣传、基层教练员培训等方面工作
为了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和进步,校方可以和社会各界媒体进行更多合作,将校园足球改革工作、发展的有关话题进行宣传报道,使校园足球获取更多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外,通过做好校园足球宣传方面的工作,能够提高人们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营造适宜的氛围,为校园足球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最后,对基层教练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提高重视.就学校方面而言,在基层教练员数量方面有所不足,并且优秀教练员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对校园足球发展产生影响,此方面问题客观存在并且在补助及薪资待遇方面的不足无法使教练员对工作产生更多积极性,基于此,校方可以制定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激发体育院校足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对学校中现有体育教师加强培训,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时,可将足球教学视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教练员此方面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奠定基础,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3.6 对校园足球发展目标进行优化设置
为了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和进步,需要在现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为教育部分、体育部门、教师及学生等方面动力的激发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一旦设置的目标脱离了实际,各方很难通过努力达成目标,进而导致积极性及自信心受到影响,目标设置工作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对校园足球发展目标进行了细化,对各级试点数量、完成时间、小学至高中学校数量比例等进行明确,并且对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相关配套文件等进行健全,提高相应教材、大纲的合理性,对竞赛体系进行健全,增进不同教育部门和体育单位间的交流.在目标设置工作中,切记需要避免好高骛远的情况,不求目标多么远大、多么完全,而是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按部就班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完成,为校园足球发展、过程监控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校园足球发展及相关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基于此需要避免将校园足球和振兴国足的目标过度捆绑,一步一步实现每一个小目标,避免与校园足球发展客观规律、教育目的等相违背,考虑足球人口、试点学校数量之外的一些问题,例如培养更多会踢、爱踢足球的人才等,确保校园足球发展目标着眼于全局,并且提高顶层设计、现实发展等方面的匹配性,对育人本位、教育过程方面提高重视,真正意义上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4 结束语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和摸索,我国校园足球已经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但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孤立发展问题、本源定位问题、目标设置问题等,限制了我国校园足球发展.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的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发展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希望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增进校园足球和社会、职业足球俱乐部、官方等方面的交流,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张玮红,张高华.新常态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7):134-135.
〔2〕陈洪,梁斌.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11-114.
〔3〕陈军,李献青.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7):81-85.
〔4〕王军,岳文言,张沛锋,等.我国女子校园足球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2(8):96-98,112.
〔5〕舒川,吴燕丹.USYS运动员培养体系对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3):56-62.
〔6〕张华影.校园足球发展的动力及其耦合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96-100.
〔7〕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83-86.
〔8〕陈星潭,康涛.中国与日本校园足球发展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70-75.
〔9〕张俊勇.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基于解释结构模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8):100-102.
〔10〕王亚军.苏州市高职校园足球发展的阻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10):43-44,72.
G807
A
1673-260X(2017)11-0059-03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