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2017-03-29罗强王子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红水河旅游业流域

罗强,王子杨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罗强,王子杨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SWOT分析等方法.在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分析,旨在合理的利用红水河流域人、财、物等各种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对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1 前言

生态体育,强调是一种人、环境、体育三者和谐统一的休闲理念.生态体育的概念来看,与传统体育休闲概念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体育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绿色生态性质的休闲理念.它以生产绿色效应和推广绿色效应获得了社会成员广大认可.生态体育休闲活动的开展,涉及多种因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休闲模式.与传统体育休闲理念不同,生态体育休闲强调把体育生态链处在一种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在动态发展中寻求平衡.生态体育休闲比较强调灵活处理好体育运动、生态文化、休闲活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这三因素的互相共存与和谐统一.按照生态人文的发展规律和状态,以适当运动调整心态和各器官的状态,保持人体从内到外的顺畅.通过对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分析,旨在合理的利用红水河流域人、财、物等各种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对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红水河流域主要以少数民族居多,不同的民族生活造就了各自灿烂的民族文化.红水河流域开展的生态体育旅游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其聚集了民族、健身、参与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种极富潜力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经过挖掘、整理,目前已有在红水河流域一带还有近十项具备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如壮族民众喜欢的高台舞狮子、瑶族流行舞蹈——铜鼓舞、侗族民众喜欢的芦笙踩堂.这些生态旅游项目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旅游项目,获得国家市级、县级政府的保护.

2.1 优势分析

2.1.1 红水河流域具有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红水河流域具丰富的山体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在广西境,河道穿行喀斯特山区,河谷狭窄,谷坡陡峭,耕地分散,凤凰峡至三江口河段,平均坡0.26‰,两岸为丘陵平原,地势较平坦,耕地相对较集中,各具特色.为红水河流域开展登山、漂流等生态体育旅游的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红水河是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地带,经常年流水冲洗,水色红褐而得名.红水河流域为珠江水系,地处西江的上游,拥有广阔的自然和人工水域面积.红水河流经天峨县接纳格凸河,继而进入广西,流至柳州市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在桂平市与郁江汇合称为浔江,浔江过梧州改称西江.广阔的自然河流和人工湖为游泳、环江、宜州等地的漂流、柳州水上狂欢节的赛艇、具有小山峡之称的邮轮观光等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1.2 红水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红水河地处“贵广”交界处,红水流域属于珠江流域之范围,河流全程流域面积比较广阔.在红水河流域覆盖的人口,可以达到全广西人口的二分之一之多.红水河流域一带都具有浓郁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催发下,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体育项目.最为重要的,它一直都是我国生态旅游体育项目的发源地之一.再加上红水河流域具有独具民族风情的景色和独特的原始宗教特征,在这一带拥有的生态体育旅游业资源也比较丰富,是难能可贵的旅游风景地,蕴涵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2.2 劣势分析

2.2.1 生态体育旅游政策不健全

红水河流域一带的主要特征,就是生态旅游业气氛不够浓厚,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形成一致步伐,欠缺一种强大的合力.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措施与旅游政策指导方面,缺乏许多非常欠缺之地方,生态体育旅游的规划和资金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旅游企业体制也不完善.在红水河流域一带的旅游市场上,密集着许多旅行社.然而,这些旅行社很少是以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为目标的.在红水河流域一带的组织部门、策划部门,应该以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为最终的发展目标.当缺乏清晰的政策性的导向与鼓励,对红水河流域一带所流行的体育旅游产业将会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不仅如此,最大后果就是阻碍了红水河一带旅游业的纵深发展.

2.2.2 基础设施薄弱

红水河流域是处在“贵广”偏远“老,少,边,山,穷”山区,是“贵广”两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交通条件相对薄弱,由于特有喀斯特地貌其交通主要以深度不够的县级公路网络.交通不便严重削弱了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红水河流域缺少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如网球、高尔夫球等,相配套的四、五星级宾馆也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让游客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生态体育旅游业的进步发展.

2.3 机会分析

2.3.1 政府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国家在发展红水河流域一带的体育事业上,推出了不少政策,这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之基础.尤其是这几年来,国家在发展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上,都采用福利型资金投资的方式去投资基础设施.采取福利型资金投资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向前发展,使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发展水平.

在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大力宣传和大量资金投入全民健身器材设备的带动下,普通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增加,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运动方式,能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生态体育旅游产业作为这几年新兴的一种崭新的旅游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与优越性,对地理环境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巨大的伤害力与破坏力,这非常符合低碳经济的生活观念.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健身活动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好趋势,也是未来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

2.3.2 全民健身意识增强

20世纪90年代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以来,全民的健身意识、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加,“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健身理念渐入人心.伴随着余暇时间延长,人们开始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去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它将人、自然和体育融合为一体,真正实现天、地、人三者合一,生态体育旅游对环境资源、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破坏程度小,符合“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生活观念.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的兴起是民心所向,也是进一步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

2.3.3 大众消费行为的转变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之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在经济发展之过程中,人们不再把目光局限在物质享受方面,消费方式由基础性的物质需求转向精神方面之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大量外出旅游的人们,不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观光旅游方面,更注重参加一些教育性比较强的、参与性比较浓厚的体验式旅游方式.因此,地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满足游客各个方面之需要,不断创新生态体育项目,丰富生态体育旅游产品,发展种类繁多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刺激生态体育旅游业不断革新和发展.

2.4 挑战分析

2.4.1 周边地区的竞争

目前,很多国家、地区都把旅游行业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产业,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旅游业的竞争是旅游企业、公司不可回避的难题.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旅游业成了经济增长点支柱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红水河流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相关政策倾斜,必将导致在广西红水河流域一带的城市,如南宁、桂林、柳州一带,都在争先恐后地开发旅游业.长期下去,必然会出现各个地方为了争夺人力、社会资金、信息等重要的资源要素,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在选择能发展刺激绝大多数游客前来的旅游目的地上,应该开展细分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在客观上直接给红水河流域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增加了一定困难.

2.4.2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在旅游业开发之过程中,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旅游项目的增添,以及观光道路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之建设,都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多负面的问题.红水河流域一带,构成生态体育旅游业的主体风景就是山水.所以,在开发红水河流域一带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上,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与原则,应该坚持环境保护之原则去开发一切旅游资源结束语

3 结束语

广西红水河流域一带,适合生态体育业发展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很多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有一些是只有广西红水河一带具有的.所以,笔者相信,整合与开发红水河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这是时代发展一个必然趋势与选择.为此,应抓住国家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契机,并且充分利用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的绝好区域优势,借体育为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经贸合作一共唱戏的方式,营造发展红水河流域旅游经济之概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作为主导、各方面社会力量踊跃参加之原则,坚持红色、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长寿这四大主题来发展旅游经济.在合理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规划发展方向上应该以红水河水电站里面的库区为主.在经营与开发红水河生态旅游产业方面,应该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之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也能推动与生态旅游业密切相关产业之迅速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个地区人民能够尽快脱离贫困之状态,并且推动广西民族文化发展和生态体育事业之发展.

〔1〕魏火艳.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3).

〔2〕顾兴全.基于资源观点(RBV)的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安吉江南天池滑雪旅游开发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

〔3〕付玉,段宝斌,舒长兴.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4〕宋经保.体育旅游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对策[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04).

〔5〕周君华,孙涵.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07).

〔6〕蔡仁杰.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体育旅游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F59;G812.4

A

1673-260X(2017)11-0041-02

2017-09-06

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379)

猜你喜欢

红水河旅游业流域
珠江流域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正式成立
压油沟小流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罗堰小流域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