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霞辉:生命在场者

2017-03-29赖斯捷

湖南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标生命同学

本刊记者︳赖斯捷

刘霞辉:生命在场者

本刊记者︳赖斯捷

刘霞辉

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高级语文教师,教导处主任,岳阳楼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荣获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金奖,被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队辅导员”“岳阳市十佳青年”“岳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广场小学校门的围墙边,有小女孩哇哇哭着,推着单车准备回家的女老师发现了她。迷路的孩子恐慌不已,怕找不到回姨妈家的路。女老师载着小女孩到处找,“姨妈姓陈,她家的院子前有一堆红砖,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大医院和‘南京大饭店’”。小女孩能提供的信息仅此而已。那个傍晚,女老师用自行车载着她转了很久,终于在路上遇到了出来寻人的姨妈。与老师告别时,小女孩什么也没说,只用一双眼睛紧紧追随老师的背影。

这一追随,就是一生。

刘霞辉说,她的启蒙老师是赵娟,在她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赵娟只教了她一年,“但我一直会想起赵老师,温暖、明亮、亲切的赵老师”。这种想起,让刘霞辉在三十年后的人群中第一眼便认出了赵老师。“在我的心里,她与我没有时空的距离,她一直在我的生命里。”

心里“长”出的渴望

有一段时间,刘霞辉的梦想是当翻译。“我初中时英语成绩好,作文什么的反倒没啥自信。”甚至在课堂上只要一听老师说“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怯怯地低下头。直到1996年,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切才有了不同。

“那是一个塑造人的地方,小时候学过的舞蹈、钢琴,都能在那里找到提高与展示的平台。”三笔一话等基本功的培养,更是为刘霞辉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素养基础。学校毕业初上讲台,因为过硬的功底,她被分至岳阳市知青场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教师。

“我一喊起立,孩子们都比我高,多尴尬啊。”她底气也有些不足,“中师主要是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专业方面如果面对初中生,我是有些胆怯的。”那几年,刘霞辉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读语文书,翻教参,整天脑袋里想的都是如何将知识熟悉并内化成自己的,第二天又怎样在课堂上等量“批发”给学生。21岁时,她参加一个省里的主持人比赛,取得第二名。当时岳阳市电视台、湖南娱乐频道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我选择了岳阳市一家电台做兼职的晚间节目主持人。”没想到,一个月后,刘霞辉谢绝了电台的挽留,又回到讲台。

“我在教室里每天见到的都是有思想的、鲜活的、真实的生命,但电台里听到的故事,我不知道真伪,隔着听筒的交流,我显得被动、僵硬,甚至有些言不由衷。”刘霞辉说,当自己直面孩子,与他们无障碍、零距离相处时,“我接触到的,是不戴面具的生命,真诚、无杂质”。

刘霞辉不愿缺席这些生命的成长过程。

她也努力着,让这些生命不缺席她的成长过程。

“我精心准备每一堂语文课,我要让孩子们的眼光从我站在讲台上那刻起,就紧跟着我,我期待这些小家伙们心里边能“长”出一种渴望——静心愉悦地与老师度过接下来的40分钟。”

语文的“风”朝哪儿吹

19岁时,刘霞辉第一次登上赛课讲台,她选择了朱自清的《春》为授课内容。“上课时我自信满满”,刘霞辉能画、能唱、能说、会模仿,只要课堂有需要,这些“精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她脑子里冒出来,“孩子们若觉得老师有几分魅力,课堂效果自然也不会差”。

《春》是写景名篇,文字优美。当时,刘霞辉的理解是,这篇文章很适合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悟情、悟景、悟写作手法。“所以我的课堂就设计成朗读训练为主,并以此为点,再辐射其他方面的能力。”刘霞辉的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课堂上学生的那种状态“很在线”。

然而这次区级比赛,“我成了唯一的破例”。所有参与的老师,最差也有个优秀奖作为安慰,“但我什么也没有,连安慰奖也没有”。课后,担任评委的区教研员对我丢了一句:“语文教学,你还是门外汉哦!”在他眼里,整堂课老师除了带着学生读了读课文,字词句篇等语用只是轻飘而过,学生一堂课无所事事也无所收获。

刘霞辉泪流满面地走出校门。

为什么?明明我在课堂上感觉到了学生那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明明我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动在流淌。

为什么?难道语文不可以是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悟得作者的情?

刘霞辉心中不服。她默默地告诉自己,“给我时间,我不要做门外汉”。她找来很多感兴趣的书读,她读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还有课标。

课标里有对于孩童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分析,不同的阶段标注得清清楚楚。“课标是我课堂教学的一个方向,一盏明灯。”刘霞辉说她基本能背出每一版教材的课标,到哪一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哪些习惯、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我心里要跟明镜似的清晰”。

比如说,课标里对小学低、中、高学段的朗读课文都有一个同样的规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相同的11字,三个层次都会提到,但其实又是有区别的。在低龄段,用什么标准评价孩子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我的理解是,‘正确’就是要声音响亮、不读错、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都能读正确。”到了中龄段,“正确”的评价标准就变成了“在低龄段基础上,还要注意读的节奏,注意读的过程当中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结巴”。最后高龄段,“正确”是在前一个学段基础上,再加入“能处理朗读时的停顿、节奏、语调高低”。刘霞辉将自己的这种解读称为“第一阶段,正确;第二阶段,正确、流利;第三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梯度提升。

当刘霞辉将课标熟读于心时,她对语文的“风”朝哪儿吹也就了然于胸——将“语文”拆开来,“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孩子们学习语文,既要能习得语言本身的魅力,又要从语言中获得技巧,来提升自我。

“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注重基础性课堂知识的沉淀,而我还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了语文课后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语文素养如何,最终映射的,必定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状态。”

《每学期必读书目》是刘霞辉为学生们找到的课后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在制订书目前,我必定要思考:这些课外阅读和我的语文课堂之间,可以发生什么样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联系,刘霞辉的语文课堂上,基础知识的教学速度比平行班略快。省下来的时间,“我会用于课堂拓展,补充一些相关课外阅读,在让课文更厚重充实的同时,将孩子们的视野拉得更阔更广”。

比如上《将相和》时,孩子们因为之前读过《增广贤文》,课堂上脱口而出的就是“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

又比如读了邓湘子的《像风一样奔跑》,里面关于乡村的风景描写很美,“我就拎出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他们就时刻保有一种‘老师和我,都在阅读当中’的现场感”。而在读到课本中其他描写乡村的语句时,也能够做一个平行比较。

为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每读完一本书后,刘霞辉还会进行形式不一的阅读考级。有些用试卷考,题目涉及“你对本书人物情节事件的看法”,或是“书中某个人物的哪段文字你记忆深刻,能写下来吗”;有些则考察孩子们的“表演天赋”,读了《中国成语故事》,同学们可以自由分组,轮流在阅读课上将成语故事表演出来,其他同学充任评委,“书读得怎样,看他们的表演就能评价出一二三来”;有时候,读了金波的诗集,“我们就组织一次金波儿童诗歌朗读比赛”……

一年年读下来,刘霞辉带着孩子们读完了书目里的所有书;一年年读下来,她伴着每一个生命成长,她的生命,也因为“不缺席”而获得成长。2013年,刘霞辉站到了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位置,那一刻,她回想起10余年前流泪走出校门的自己,有了新的感悟:“那堂课,我的自我感觉很好,但那名教研员的当头一棒,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19岁的我,有激情、有理想、有关于语文教学的最初萌动。那又怎样?直到今天,我依然欠缺很多。”

生命在场的课堂

欠缺了什么?

从如何深入研读教材,到如何评价学生,再到如何发展学生,刘霞辉借着每一次赛课的机会,一点点补缺。“尤其是如何评价学生,我的两位师父吴波老师与吴群老师格外关注。”

在两位吴老师看来,刘霞辉关注学生的,除了知识、文化,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种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会对他们未来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她很敬重二位师父,师父的言传身教让她获益无穷,她觉得师父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唯有师,才会以一颗布道的心,领你遇见成长中向上向善的自己。”

“曾经,我专注于生命在课堂上的成长状态时,主体是学生。后来,在师父每一次听课后的聊课时间里,我获得了新的启发。”刘霞辉依然执着于将语文解读为生命在场的课堂,但在场者是生与师。刘霞辉开始写一些与课堂相关的文字,“不为发表、不想传播,只给自己的心看”,让自己看一看“在我的课堂里,师生之间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生命的互相成全与共生共长”。

于是,有了“课前五分钟”。

模样儿清秀,言语轻柔,戴着眼镜的语涵有几分小淑女的风范。今天她的话题又不一样:我的奇葩弟弟。细数三件小事,着实让同学们乐呵了一把。这个弟弟不按常理出牌,言行独特,童语天真。台上虽说只有短短几分钟,却为同学们如何抓住人物特点选择材料写作做了最好的示范。刘老师趁热打铁,进行了写人记事的习作指导。感谢语涵触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灵感!同学们的建议:1.准备可以列提纲,不用一字一句写那么清楚,重点要训练自己的临场发挥。2.尽可能脱稿,因为边看稿边与同学交流,容易中断节奏,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3.别让教室里风扇的呼呼声赛过了你声音哦!语涵,加油,杠杠的!

手指轻触屏幕,这条针对小语涵的“课前五分钟”之评价就借由移动互联存入了家长手机。

较之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关注度偏低,“越是关注度不高,我就越应该去做”,在刘霞辉看来,很多老师忽视口语交际,是因为有些畏难。

难在哪?

“难在角色的转换。”小学生的角色意识里,课堂上他只是一名学生,“然而在口语交际中,他有可能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电影院里的一名观影者,饭店里正在用餐的顾客,与违章司机交谈的交警,等等”。刘霞辉的教学经历里,如果让孩子们在作文里“实现”角色转换,他们毫无障碍,然而类似的角色转换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孩子们使用口语而非书面语时,他们往往开不了口。“以我的女儿为例,一次她大伯过生日,我们带着她端杯向大伯说祝福语时,她表现得非常为难,但其实事先她写在纸条上的祝福语挺好的。”

上过口语交际课,却仍然不知道如何融入社会、如何有质量地在各种社会情景当中生活,这样的语文是无法呈现生命在课堂上的成长状态的。

所以,在设置“课前五分钟”时,刘霞辉极少事先指定话题,而是由当天的发言人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如何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需要发言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资讯与同龄人的思想——这就实现了第一次交际。”接下来,发言人要面对全班所有同学和老师,用尽可能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他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与老师则需要倾听、思考:我能从他的“说”里捕捉到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即兴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这是第二次口语交际的发生。再次,发言者需要就同学们给他提出的意见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发言:今天的课前五分钟,我哪里做得好;从同学们的评价当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哪方面需要改进——这是第三次口语交际的发生。

“你看那些竹林里的毛竹,似乎一夜间便拥有了魔力,神奇长高了,其实它是要用4年的时间来扎根,积蓄力量的。尔后,你就能在竹林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而刘霞辉正在做的,都是实实在在地、真正地植根于孩子生命成长的事情,“既成长了孩子,也丰厚了自己”。

不断地尝试与参与,就是扎根,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个生命在场者成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课标生命同学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