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姆雍措冰湖羊群转场记

2017-03-29普布扎西

摄影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冰湖转场湖畔

普布扎西

西藏浪卡子县堆瓦村坐落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蒙达岗日雪山脚下,海拔约5070米,全村43户159人,都是牧民,共有3000多只羊。由于海拔高,夏季时间短,陆地上的草场无法满足牛羊过冬的饲料需求。每年隆冬时节,当有“仙女眼泪”之称的普姆雍措封冻成冰湖,牧民只好冒着危险赶着羊群到普姆雍措湖心岛上过冬,让它们度过产仔期。这种转场牧业方式,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已延续了上千年。

堆瓦村的牧民索朗扎西今年60岁,他回忆起小时候冰湖上羊群转场情景说:“村里祖祖辈辈靠牧业生存,普姆雍措和羊群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今年的羊群转场定在2月9日,时间是牧民按照藏历推算过的,也对冰湖进行了实地勘查。作为摄影记者,我和前辈觉果大师一起在2月8日下午出发赶往普姆雍措,准备拍摄羊群转场的全过程。我们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岗巴拉上,沿着碧绿的羊湖直奔冰湖。经过5个小时的奔波抵达冰湖湖畔时,牧民们早已在湖边瑟瑟的寒风中等待我们的到来了。

在低矮的放牧点瓦房内,牧民们给我们介绍明天将要转场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结束后恰好夕阳西下,冰湖边上景色宜人。牧民们开始把湖畔的羊群赶到羊圈里,我马上爬到房顶,支好三脚架拍下了动静结合,虚实有度的转场前夜清点羊群的照片。对于羊群,我再熟悉不过了,上小学时,父亲曾“强行”让我放了两年的羊。我从小就对羊的习性和牧羊人的生活规律了如指掌。每一次看到牧羊人,对我来说都非常亲切,因为这个角色也是我成长的起点。

2月9日,我们7点出发,抵达湖畔时天还没亮。村里的妇女们忙着为羊群画出一条冰面上的“羊肠小道”。她们在普姆雍措冰面撒上牛粪炉灰,防止羊蹄打滑,这条连接湖岸和湖心岛、总长3公里左右的灰色小道,是羊群的安全通道。

8点15分,浩浩荡荡的羊群开始踏上冰面。因为承受了巨大的重量,羊群经过的冰面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图1是我一直想要的画面,只有航拍才能完成,所以这次拍摄我的重心放到了航拍上。按照事先分工,觉果大师主要负责地面拍摄,我负责空中拍摄和人物特写。由于海拔高,天气寒冷,航拍器只能一次飞5分钟。我从家里带了暖手宝,给无人机电池加温,勉强飞行了10分钟,快速构图快速控制飞机拍摄。一些冰面出现了裂缝,牧民们的神经立即紧绷起来。羊群躁动而缓慢,有些羊不敢往前走,需要牧民在后面慢慢推;不时有小羊滑倒在冰面上,牧民们索性抱上它走一段路。而与此同時,堆瓦村附近古老的寺院内,46岁的僧人益西旺杰正在佛堂里打坐祈福今天的转场顺利圆满。土生土长的益西旺杰10岁出头就跟着父亲在普姆雍措的冰面上帮助羊群转场,他说:“印象里,转场时特别冷,也特别害怕冰面塌下来。”在堆瓦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有在普姆雍措冰湖上转场的经历,这是他们共有的记忆。

路程过半,太阳开始升起,普姆雍措四周的雪山泛起金色的光芒,宛如仙境。可对于转场的队伍来讲,升起的太阳犹如警钟,羊群必须加快步伐。牧民赶着羊群,太阳赶着牧民,经过祖辈相传的方式评估出来的“可见光线”和“冰面承受力”双保险的短短两个小时里,人与羊群徐徐前行。

太阳渐渐升高,羊群的影子变得短小。当最后一只羊踏上小岛,牧民们悬着的心才彻底放松下来。

“一般我们要在这里度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冰面解冻之前返回牧场。”一位牧民说。

抵达小岛,羊群撒欢啃草,牧民们忙着搭建帐篷和灶台。在这里,他们陪着羊群过冬,也要等待羊群产仔。期间,他们还要时刻提防狼的攻击,确保小羊安全“度假”。 这是一场充满了危险,也充满着希望的转场之旅。寒冷的湖上,我们和牧羊人一同前进,共同面对不确定的前方。在高原,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做他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是他们温暖而坚定的同行者。

猜你喜欢

冰湖转场湖畔
基于历史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冰湖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冰湖奇观
可可西里冰湖旁的白色帐篷
岂容社会戾气“转场”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
抢“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