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导—学—展—点—练”教学法之诗歌教学初探

2017-03-29王敏

青年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诗歌

王敏

摘 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诗人的话道出了目前物质社会人们追求的无奈及难以舍弃的梦想。怎样保有诗和远方,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该忘记的良知。本文拟就从如何培养学生爱诗(导)、读诗(学)、赏诗(展)、仿诗(点)、作诗(练)等几方面来谈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培养

一、导:前置背景,营造氛围

一首好诗,总是在相应情境的促发下从诗人心中流出来的,大诗人郭沫若就曾说过:“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意思是,当情感积聚到一定程度,加之某种因素的触发,曾在心中脑中反复酝酿的诗意就会以作者最熟悉的语言文字习惯自动组合成句,自胸臆奔涌而出。笔者深以为然。“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固然也是古人写进诗中的诗歌创作方法,但是,“推敲”“斟酌”说的应该都是对字词的锤炼而不是诗意的造作。写诗的人如此,读诗也就不能先从字词入手,而应该从了解背景和创设氛围进入诗歌的学习。

二、学:反复吟诵,理解诗意

创设好了理解诗歌的背景情境,自学环节最关键的就是读诗。诗是必须配合声音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读不成诗。好诗不仅耐读,甚至可以吟之诵之,歌之咏之。反复诵读才能充分理解诗意甚至升华诗境。当我们投入全情去诵读一首好诗时,心中被调动起来的情感及思想高度活跃时的火花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会觉得惊讶。因此,要理解诗意,就一定要反复读。此环节可以师生共同参与:指名读、领读、范读、赛读、转换身份读……务必在读中领会诗的情与意。比如在教学《雷电颂》时,这虽然是一个剧本,但从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来看,我把它定位为一首长诗,因此,我设计了反复读的环节:假如你是屈原,你会怎样读?假如你是郭沫若,你要怎样读?假如你是当时观看此剧的热血青年,你能怎样读?回到今日今时,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回想祖国强大的艰难历程,你又该怎样读?一节课,一大半的时间,我们都在操控不同的情绪,转换不同的角色,反复的诵读,对诗意的理解就在诵读中迎刃而解。

三、展:寻找诗眼,融情体验

一首好诗,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作者非常着意也非常得意的用词,而这个词也一定是读者倾心赞叹而又望尘莫及的独创。在反复的诵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感悟进而理解这个“眼”。为什么叫“诗眼”?笔者认为,亦如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一样,“眼”应该是最直切最真实的沟通切入渠道,人的交流可以通过捕捉“眼神”,诗也一样。找到了“诗眼”,也就找到了“诗神”。《沁园春.雪》当中的“惜”。流露出毛泽东一代伟人的睥睨天下雄才大略;《归园田居》中的“愿无违”表现了陶渊明的淡然与坚定;《黄河颂》中,光未然用反复的“伟大坚强”不僅说出黄河更说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华南虎》中的“羞愧”隐含了作者的反思和自省……当我们找到这些连接情感的切入点时,我们也就找到了与诗歌与诗人交流的“眼睛”,最好的理解是感同身受,也许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学生可以在思考中理解,进而将自己的理解展示给大家,所以,在此基础上,体验诗境将升华对诗情的理解,学懂诗,读好诗将不再困难。

四、点:亦步亦趋,仿形模神

对于好诗来讲,会读绝不仅仅是终极目标,在读诗基础上,要想心中有诗意,形式的模仿是情感理解的必经之路。网上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可以诠释诗在人生表达中的作用:当你向一个人表达爱意时,你可以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不是只会说:我喜欢你,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当你思念一个人时,你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只会说:我想死你啦;当你失恋的时候,你可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对于经典作品的模仿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学诗的必经之路,例如,学习苏轼名作《水调歌头》时,可以告诉学生,此诗意其实是借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学习《游园不值》,教给学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将陆游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借用了;学习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源自于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学习《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要知道它源自《世说新语》“山不高则布灵,水不深则不清”……古人也知道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对经典亦步亦趋的模仿,才能辨别精华与糟粕,在不经意的积累中提升品位。因此,学完诗歌之后的点拨仿写,相当必要。

五、练:融会贯通,原创再现

当然,要培养诗意来对抗“眼前的苟且”,绝不仅仅是一节课、一首诗、一个单元能够完成的任务。有了前面学诗读诗仿诗的充足铺垫,创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结合课堂内容布置学生去练笔写诗,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金句”出现,这是学生在读懂学会的基础上自发原创的体现,这是保留于当下喧嚣社会中最宝贵的诗心。例如,学了余光中《乡愁》之后,学生创作《童年》:年幼时/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快乐在里头/烦恼在外头 长大后/童年是一道弯弯的彩虹/稚嫩在后头/懂事在前头 成年后/童年是一场甜甜的美梦/单纯在里头/负担在外头 年老了/童年是一张泛黄的照片/梦想在上头/现实在下头。这样的创作有了经典的外壳,也有了真情的内涵,一定会让我们惊喜。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培养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