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完善对策探索

2017-03-29屈琳

青年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本科生激励机制精神

屈琳

本科生科研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并不断传承,对于高校、国家和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提高学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本科生科研训练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优化完善势在必行。只有建立起能够激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长效动力机制,才能真正培养本科生对于科研创新的意志品质,才能真正树立本科生科研创新的精神与信念。

一、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方法单一

现有的本科生科研激励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体现为奖金、奖品;在精神激励方面则有:荣誉表彰、语言鼓励、榜样示范、目标引导、竞争评比等。目前,各高校对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激励方式基本为精神激励方式,并且大多时候只是精神激励中的成就激励和目标引导方法,其余的激励方法使用较少,尤其缺少物质激励。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只提供项目研究经费,对于优秀的科研项目和优秀的项目人员并没有其他额外的物质奖励,这对于全面调动学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与此同时,教师在具体科研训练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激励学生的意识,但激励的方法主要是精神激励法中的言语鼓励和目标引导,仅仅凭口头说教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坚定科研训练的目标,其激励效果并不理想。激励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最终会体现在激励制度和政策的建设中,因此如果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与方法,必然面临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的诸多不完善。

(二)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

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是一个激励机制构建状况的最主要体现,也是一个机制运行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方法、激励过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作用,激励机制内一系列要素的优化完善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建设和贯彻执行中去,否则只是离开实践的空谈。当前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激励制度和政策尚不够全面,亟需补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公平性缺失。对于科研训练过程中表现的好坏和科研训练成果的优劣并没有区分,没有体现不同学生及团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优秀团队和项目主持人不存在额外的奖励,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公平性缺乏,学生的满意度和成就感大大降低。

第二,缺少必要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异的团队和项目负责人没有任何的奖励机制,造成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中途放弃项目研究或者无法顺利结项的学生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造成学生责任感缺失,和对科研训练机会和成本的浪费。

(三)全程激励和实时性激励的缺失

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本质要求是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全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科研创新的科研精神,因此本科生科研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主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从学生群体自身心理素质的特殊性考虑,若科研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学生无法得到相对及时的指导与激励,很可能产生倦怠、疲乏、气馁心理,很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热情,严重影响项目顺利执行的进程和最终完成的质量。因此,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管理应该加强过程性的评价与激励。当前激励机制普遍重视学生参与前的积极性调动和项目完成后的奖励,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动力的激励缺乏重视,加上科研训练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大大降低了激励的时效性和力度,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造成激励过程不完整及激励效果的减弱。本科生科研训练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应该充分体现“以过程为导向,兼顾过程和结果”的宗旨,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应全面贯穿于科研训练的始终,包括:初始参与阶段、项目运行阶段和项目结束价阶段,而项目执行阶段的有效激励又是重中之重。

二、激励机制的完善对策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在物质激励方面,除科研经费外,对于表现优异的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项目成果予以科研奖学金或者科研纪念奖品等,一来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二来满足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的经济独立欲望。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谋生能力,但因为还要读书,他们大多数还需要依赖于父母供给学费、生活费,科研训练优异的学生有机会自己赚取部分生活费、学费,这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激励效果。在精神激励方面,学校、院系、老师均可以通过表彰、展示、树立榜样等方式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激发学生的科研欲望和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在科研团队中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精神激励不仅可从外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精神,从长远来看还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激励系统,有助于产生持续长久的激励效果。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又能够提供学生物质生活的实际需求,如此,科研激励机制的效果大大提升。

(二)改进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激励方法

1.树立标杆,发挥模范作用。学校或者院系可以在每年完成国家级、市级、校级SRT项目结项的成果中选取优秀的科研团队进行巡回演讲或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展示科研团队的科研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团队科研人员的意志品质;选取优秀的项目主持人、负责人进行表彰并请负责人做科研工作报告,传递正能量;选取优秀的项目成果进行广泛宣传,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为其他学生提供科研经验。从各个层级树立标杆,充分发挥优秀团队、优秀负责人、优秀成果的模范、示范作用。

2.严格管理,奖惩分明。与榜样示范作用相对应的,针对中途放弃项目研究或无法顺利结题的学生和科研团队,学校或院系应当严格管理,并适当作出相应的惩罚,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其他抱有轻易放弃心理的学生予以警示作用。

3.增强激励力度,充分发挥院系一级的激励作用。学校范围大,基数大,选拔优秀相对少。将评优、表彰引申到院系,针对本学院、本系、本学科内表现优异的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也要进行表彰和宣传展示,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科研心愿。使科研训练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科研激励机制得以良性循环。

(三)健全激励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制度与政策体系

1.设立优秀团队评选制度。要想做好科研项目,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是十分重要的,评选优秀团队是健全激励机制的良好手段。优秀团队可以通过团队间评比的方式选出,该评比考研团队内部的协作意识、协作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通过评比可以增进科研团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提高科研团队整体的士气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设立本科生校内外交流制度。为表现优异的项目负责人或者科研团队成员提供校内外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增加了多样性、多层次的學术交流活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跨系、跨学院、跨学校的科研交流,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科研创新氛围,而且在榜样示范作用下,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设立科研周宣传和展示制度。科研周宣传和展示活动具有生动形象、充满感染力的鲜明特点,开展科研周活动可以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宣传范围和展示力度,从而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本科生科研训练及其对于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

总之,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除了学生共性的需求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多元差异性需求,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本科生科研训练能否广泛开展、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均依赖于激励机制的完善。因此,不断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完善本科生科研培养激励机制,是保障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本科生激励机制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